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盧明德在北美館展開生態大遷徙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21/4/16 下午 11:33:13 / 文化藝術

 1980年我為了次年在國內舉辦《國際藝術營》,其中視覺藝術為禮聘國際知名華人藝術家返台,先到法國巴黎拜會抽象畫家趙無極,再前往美國紐約住在動感藝術家蔡文穎家中,那次兩位都接受我的邀請,但因為「王不見王」,最終趙前來蔡延後,在那個台灣仍是「文化沙漠」的年代民間力量無法次年再辦,錯失蔡文穎參與機會。

「大遷徙:盧明德」於台北市立美術館開展。(歸鴻亭攝影)
 當時對這兩位國際最重量級華人藝術家給我的震撼,一位是從東方傳統出發走向西方抽象,趙無極打開他的畫室引導我看他尚未完成的作品,但仍在可以認知的藝術領域範圍,而蔡文穎先全家陪我去中央公園野餐後讓我前去他簡單的作品陳列室,卻是一些看來毫無美感的細長金屬棒,但當他拍手或吹口哨,那些細棒竟會跟著音頻高低舞動出不同的節奏韻律。這是我首次眼界從傳統跨足現代藝術的一種創作欣賞方向走向前衛觀念「遷徙」對比的轉捩點。

盧明德在在展場入口處說明大遷徙。(歸鴻亭攝影)
 時隔40年,2020年的今(17)日我前往台北市立美術館,「大遷徙:盧明德」於該館開展,展出作品多達100餘件,包含平面繪畫、錄影裝置、立體雕塑、空間裝置、現成物件的使用和文獻手稿等,邀請河床劇團藝術總監郭文泰擔任展場設計統籌,以劇場視角進行空間轉譯,透過視覺、光線、聲音等元素營造出沉浸式的五感體驗。

 盧明德同樣就讀傳統繪畫學府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卻與大部分該系培養出來的藝術家走向不同,以抽象表現主義的技法、超現實的內涵結合強烈的「符號」特徵,再接觸到當代藝術表現的多樣化形式與跨媒材的可能性,成為1980年代至2020年代綜合媒體藝術重要先鋒,雖然此次作品沒有趙無極傳統領域美感,也沒有蔡文穎以科技材料組合創作出結合藝術與工程的藝術,但明顯是引進跨領域、跨媒材的前衛思想與觀點創作的作品。

盧明德介紹大規模、長距離改變居住地的遷移行為的展覽,(歸鴻亭攝影)
 這與目前視覺藝術在臺灣發展壁壘分明的態勢其實極為明顯,從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到國立臺灣美術館基本上都算是傳統美術的領地,台北市立美術館、當代藝術館近年幾乎被新創藝術包括影像藝術、科技藝術、數位藝術及行為藝術等多元複合媒材作品佔領,這些逾二十世紀下半葉才逐漸躍上舞台的新興藝術基本上不以作品美感為主要評鑑標準,而注重社會議題觀念與思維的表達。

 盧明德這場動物或人類由於生存因素,而進行一種大規模、長距離改變居住地的遷移行為的展覽,看得出來其思維從早期「純粹性符號繪畫」的追尋,轉化到「材質語言」的表現,發展出「複合媒體藝術論」之理論架構,開啟了「一切是媒體」的自由向度與時代意涵,同時成為他創作生涯最重要的一次「大遷徙」。

盧明德創作50餘年,作品前衛顛覆傳痛前衛顛覆傳痛思維。。(歸鴻亭攝影)
 「大遷徙:盧明德」展場以巨大的貨櫃屋作為入口意象,或許影射盧明德出生臺灣高雄海港出身的意象,展場以「大遷徙」及「媒體解放」的精神貫穿8個展間,作品多達100餘件,作為他個人創作50餘年歷程回顧、觀察藝術時代脈動及人與自然關係3個面向的展現,雖然此展尚難強烈感受盧明德複合媒體藝術精髓,我建議觀眾要親自到展場體會,才能逐漸瞭解他從「大遷徙」到主張「一切是媒體,媒體是一切」的複合媒體藝術核心理念。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21/4/16 下午 11:33:13
關鍵字:盧明德,北美館,趙無極,蔡文穎,大遷徙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阿波羅畫廊創辦人張金星辭世 享壽86歲
回憶紀念 2024/4/11 下午 05:51:11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臺北時裝週AW24"整裝.待發" 文化奧運鳴槍起跑
服裝飾品 2024/4/15 下午 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