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期望做到部部都是文化部 落實"文化治國"理念
文化部長鄭麗君邀科技部長陳良基合作效果初探

記者:麻念台 時間:2017/7/24 下午 07:50:12
 文化部邀科技部,今日上午在華山紅磚六合院舉辦一場「文化科技高峰對談」,期望做到部部都是文化部的目標,基本上立意極佳,但現場表現的水準卻令人失望。

文化部長鄭麗君(左)與科技部長陳良基(右)接受電子媒體聯訪。(歸鴻亭攝影)
 這場掛名在「全國文化會議」系列下「2017文化科技論壇」大纛下的國家雙部會級活動,執行由工業技術研究院負責,開場的暖場節目由上銀科技提供一台工業用機器手臂,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70週年生日在機場快閃演奏中外音樂集錦,搭配影音展現的效果頗讓觀眾迷惑,台上的機器僅有一個類似鏡頭的圓形裝置,架在一隻好像工業用的搖臂上,能夠表現與音樂的互動感實在不多,比起使用有手有腳的人形機器人效果差許多,似乎無法令邀請前來的貴賓感受到這台表演器材在這幾分鐘有智動展演的意義。

 主持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副校長薛文珍才拿起麥克風開始引言,立即不斷發出尖銳的噪音,到底是頻率沒測好還是工程人員調控不當,都不應該在這樣高階的論壇場合出現如此離譜的狀況。另外,現場大螢幕同步播出兩位部長發言的畫面,竟然有接近半秒的時間差,造成視覺與音訊完全無法同步,工研院外聘的音效團隊在如此由科技部執行的雙部長論壇,表現如此差勁,使人難以接受。

「文化科技高峰對談」現場,自左至右為鄭麗君、陳良基與主持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副校長薛文珍。(歸鴻亭攝影)
 而象徵文化與科技兩部會攜手合作的啟動儀式,文化部長鄭麗君與科技部長陳良基各執半片面板合一時,燈光立即強烈照在板上,所有媒體在極短時間內拍攝的畫面因自動測光造成當中強光,兩位部長太暗而效果不佳。

 執行單位工研院縱使不一定非要找穩立音響或明利燈光,但似乎也要與合作的音響與燈光廠商多一些默契,活動一開場就這麼多技術性瑕疵,建議多去看看廣藝基金會數位科技藝術表演的效果。

 在實質對談中,鄭麗君首先說明因為在行政院會的座位與陳良基比鄰而坐,所以有機會多聊幾句,才能促成這次的高峰對談,可惜與教育部長坐得較遠,否則應該能促成3部會的的論壇機會。

 事實上,過去一直是最弱勢部會的文化部,在馬英九擔任總統喊出「過去是文化為政治服務,現在應該是政治為文化服務」的時代,鄭麗君並不需要只靠坐得近可以聊天才能結合其他部會,只要願意伸出雙手,現在的教育部似乎不應該會拒絕一些跨部會的合作意見,何況陳良基過去就是臺灣大學副校長與教育部政務次長的經歷,同樣可以運用這層關係搭教育部的橋樑。

文化與科技兩部會攜手合作的啟動儀式。(歸鴻亭攝影)
 不過在進行跨部會的整合中,能有今日宣布文化科技合作平台的開端當然國人都樂觀其成,也別忘了龍應台擔任文化部長時,同樣也大張旗鼓邀請當時內政部長李鴻源、政務委員兼經建會主委尹啟銘與國科會主委朱敬一,難得4位部會首長共聚一堂,共同前瞻文化未來,然後就沒有下文。

 鄭麗君強調,在執行面的檢討如何打破行政之間的舊有窠臼是需要努力的,這是一針見血的看法;過去當政者官僚體系的顢頇包袱如何破解,例如歷任總統候選人選前都允諾,要大幅提高國家文化預算,但大選過後就都沒聲沒息,讓輿論認定跳票是政客家常便飯的本性,龍應台當文化部長時代,能爭取成長5億3.1%就大書特書,在鄭麗君手中成長幅度近1成7,高達28.1億元,有了這些預算,更重要的是如何合理的分配預算,避免類似《夢想家》事件重現,再進一步與其他部會整合,擴大文化影響力,讓泛指人類在科學、藝術、教育、精神生活等方面的文化真正深植民心,才可能做到部部都是文化部,那時鄭麗君在臺灣官方文化史上就是最大的功臣。

一台工業用機器手臂搭配影音展現的效果似嫌單調。(歸鴻亭攝影)
 要發展與振興文化,先要替文化環境把脈,要為文化前途搖旗,先要建立國家級的文化政策。當年文建會規劃是個具有高度統籌我國文化事務的功能的委員會,但弱勢成效不彰,改制升格為文化部沒有法制上統合全能,是否能成為一個能夠真正具備統整各部會加強文化功能,部分學者曾經質疑其實是降格;回顧經過政府組織改造歷程,文建會13任主任委員與3任文化部長的帶領,如何擺脫當年文建會被視為弱勢部會的標籤,落實「文化治國」的理念,鄭麗君這一任責任重大。

 不過,若以今日兩部會宣告記者會現場的音響與燈光效果來看,「文化科技高峰對談」在沒有起碼科技水準的現場,實在有點漏氣。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