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展現南海研究實力 科技部率國際科研團隊今登太平島

記者:麻念台 時間:2017/9/6 下午 08:53:35
 科技部今日上午率領國內外24位學者專家所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登上南沙太平島進行科學研究勘查活動,期望能全面深化南海地區科學研究與國際交流。

科技部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司司長吳俊傑說明率領國內外24位學者專家所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登上南沙太平島進行科學研究勘查的經過。(歸鴻亭攝影)
 科技部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司司長吳俊傑表示,太平島長1,360公尺,寬350公尺,面積約0.51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天然島嶼。這是首度有國際學者登上太平島,與國內學者共同規劃未來在南海區域的國際科學合作研究,期盼日後會有長期的研究規劃。

 吳俊傑指出,科技部在前身國科會時期,從民國93年起開始補助南海區域的科學研究計畫,包括地質地物、海洋、大氣、人文地理等地球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並在東沙與太平島上建置地震與氣象觀測站,用來提供全球科學研究團隊主要觀測資料。總統蔡英文於105年7月19日上任後的首次國安高層會議中,亦明確裁示科技部要開放科研名額,由相關部會邀請國際學者到太平島,進行地質、地震、氣象、氣候變遷等國際科學合作研究。據此,科技部便積極在105年11月成立南海國際科學研究中心計畫辦公室,建置全區整合研究平台,推動與南海周圍各國的國際科學合作研究,鼓勵國際學者到東沙及太平島進行在地國際研究。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副研究員Anne L. Cohen博士說明,他曾於2015年研究東沙群島珊瑚白化情況,發現是海水升溫造成的,這次前往太平島觀測,基本上珊瑚目前覆蓋率很高,都生長得非常良好。

這是首度有國際學者登上太平島,與國內學者共同規劃未來在南海區域的國際科學合作研究。(歸鴻亭攝影)
 Anne L. Cohen說,太平島位於於亞洲與澳洲之間珊瑚大三角的北端,擁有地球上75%已知的珊瑚種類,超過600種造礁珊瑚生存於此,希望此地日後能開放給全球的科學家前來進行研究。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地理學系(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教授Timothy Byrne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去太平島,期望研究證實當地地殼的基盤岩石是與大陸甚至台灣相通的證據,以他研究海洋地質構造的角度,希望日後有更多機會前去繼續考察。

自左至右為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宋克、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Anne L. Cohen博士、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地理學系教授Timothy Byrne、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任所長鍾孫霖院士、吳俊傑、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氣象專家Tetsuo Nakazawa博士與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林博雄。(歸鴻亭攝影)
 在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Meteoro-
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Japan Meteoro-
logical Agency)工作30年的氣象學家Tetsuo Nakazawa博士,2010至2014年在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擔任首席科學家,他認為過去原本只有在東沙設研究站,現在若增加太平島據點,就可以建立雙島實驗規模,有助熱帶擾動等自然現象的研究。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任所長鍾孫霖院士指出,這次是第一次帶國際團隊前往太平島,搭乘國防部C-130運輸機當天來回,只有在近岸以浮潛方式簡單觀測5公尺左右的珊瑚生態,日後要進行長期的觀察研究,就需要海巡署協助,一步步執行。

國內外24位學者專家所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在南沙太平島合影。(科技部提供)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林博雄表示,南海是東亞最大的邊緣海,被我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汶萊以及中國大陸等所環繞,不僅富含豐富的海洋資源,也是東亞重要的航運管道,近年來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太平島位處我國境最南端之南沙群島北部中央,鄭和群礁大型環礁上的西北角,居南海西側航道的東邊,期望日後能以此地為據點,從南海到太平洋進行有系統的海洋氣象研究。

 研究底棲生物、珊瑚礁生物學、族群生物學的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宋克義強調,必須要有好的想法才值得專心研究,這次只是簡單探勘一下太平島近岸海底珊瑚生態,要再更進一步用放射性碳定年法,以同位素分析進一步研究,還有很長一段研究的路要走。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