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朱宗慶打擊樂團擊樂結合京劇 跨界"木蘭"感人再演

記者:麻念台/陳明明 時間:2017/11/9 下午 09:19:53
 朱宗慶打擊樂團給國人的印像,大都是在國家音樂廳的正式表演,加上為青少年與兒童推出的「豆莢寶寶」系列音樂會,而2017擊樂劇場《木蘭》,則是繼2009年與國光劇團首次合作跨界曲目《披京展擊》之後,再次嘗試跨界的戲劇演出。

自左至右為2017擊樂劇場《木蘭》3位靈魂人物朱團駐團作曲家洪千惠、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與《木蘭》導演李小平。(歸鴻亭攝影)
 表演藝術從西元前六世紀的希臘古典、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時代發展至今,由於劇場硬體設備提升與多媒體軟體的發展,已經成為綜合各種演藝型態的演出模式,而2010年《木蘭》首演到這次再演,朱宗慶打擊樂團經過3次的修整,在暌違4年之後,結合打擊樂與京劇,新版的《木蘭》將在2017年11月到12月在臺北戲曲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和高雄至善堂巡迴演出。

 《木蘭》一開始是戰爭的場面,以大合奏的方式呈現對戰的壯闊,各種的小樂器及生活用品表現木蘭兒時的童真樂趣,4台馬林巴木琴用拉跟吹的方式模擬哀傷的情緒。大地神靈鹿妃運用不同的琴槌跟樂器展現她對人心的招喚與安慰,京劇的基本功十八棍與打擊樂結合,以棍棒的節奏跟打擊方式展現在戰爭中「叫陣」的場面跟氣勢。木蘭、馬與馬伕之間的三重奏表現思鄉的氛圍,木蘭、擊樂木蘭與鹿妃間三重奏與演唱表達木蘭返鄉的喜悅之情,最後以擊樂打造圓滿的結局氣氛。

新版的《木蘭》結合打擊樂與京劇跨界演出。(歸鴻亭攝影)
 這齣朱團傾力製作的跨界作品,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以中國傳奇人物花木蘭為題,用西方的樂器擊出東方的思想與情懷,將打擊樂的活潑熱情搭配京劇的細膩婉轉,讓兩者迥異的表演性格結合得渾然天成,打造一場前所未見的《木蘭》,成為該團在跨領域表演的代表作品。而應2017契訶夫國際劇場藝術節之邀至莫斯科莫索維特劇院演出,跨越語言藩籬,將台灣的表演藝術帶到國際,則是肯定這齣作品最好的證明。

《木蘭》以中國傳奇人物花木蘭為題,用西方的樂器擊出東方的思想與情懷創作。(歸鴻亭攝影)
 以擊樂結合京劇,成為創新的音樂劇,在國光劇團導過10齣京戲,也在歌劇、交響樂、歌仔戲、相聲等領域嘗試各種跨界合作,更曾於2009年擔任高雄世運會開幕式總導演,及今年台北世大運的開閉幕總導演顧問,《木蘭》導演李小平指出,這部作品對演出者的體能與精神要求極高,許多團員都經過超過1年以上的京劇訓練,包括走圓場、十三響、十八棍等高難度基本功,每場演出不拿習慣用的鼓棒,卻是少林齊眉棍,都是場場體力與技術的綜合考驗。

《木蘭》成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在跨領域表演的代表作品。(歸鴻亭攝影)
 朱團駐團作曲家洪千惠則指出,她創作詮釋過不少女性角色,例如白素貞、林黛玉、穆桂英、林默娘等,而這次的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離鄉背井保家衛國的形象,配合京劇的調性,譜寫起來分外困難,但也在創作中體會出自己年輕時離家赴笈求學所經歷的困頓,嘗試寫出她心目中的花木蘭。

 朱宗慶打擊樂團已經開始籌備下一齣創作,朱宗慶說,期望明年能有更好的作品提供觀眾更美的劇場經驗。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