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吉林長春淨月潭一日遊 臺灣藝術家體驗東北林海湖景
臺灣美術名家吉林長春文化交流報導之七

記者:麻念台 時間:2018/6/18 下午 10:18:53
 這次台灣與吉林交流最重要的行程,是位於長春市東南部的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距市中心18公里,整個風景區占地面積83.23平方公里,浩瀚的人工林海依山布陣,茂密而壯麗,和淨月潭水域相映生輝,構成完整的森林生態體系,最值得誇耀的是樹種之多,面積之大,距城市之近,實屬罕見。

臺灣藝術家遊覽這次交流活動的重點景區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歸鴻亭攝影)
 此地先後被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生態示範區,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文明風景旅遊示範區和吉林省旅遊度假區,吉林省生態旅遊示範區裡的淨月潭,中山書會院同仁一起陪伴,由國家森林公園派出遊園專車繞著有18公里長的環潭公路遊覽,旅遊服務中心講解員劉琦說明今天正是端午節,淨月潭風景區剛好在舉辦馬拉松比賽與龍舟划船賽。

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入口的人工雕塑與噴泉。(歸鴻亭攝影)
 淨月潭建於1935年,時值滿洲國時期,為了解決當時名為新京即今日長春的城市供水問題,在市郊腰站屯一帶的山谷北端築壩,攔截小河台河形成一座水面達4.3平方公里,蓄水量2,580萬噸的中型水庫,因水面呈彎月狀而得名淨月潭。與此同時,在80多平方公里的匯水區內設置林場,進行人工造林涵養水源,以防止水土流失及進行人工森林生態研究。經過幾十年的持續植樹造林,封山育林,形成百餘平方公里的浩瀚人工林海,堪稱「亞洲第一大人工森林」。

前文化部長洪孟啟夫婦搭乘空中觀光纜車,兩人鶼鰈情深羨煞重藝術家。(歸鴻亭攝影)
 劉琦說明,淨月潭一帶森林密布空氣特別清新,是長白山的山前台地,海拔220到385公尺,處於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區,林木基本上8成是以針葉林為主,其餘間雜闊葉林,林相完美整齊,一潭碧水鑲嵌在群山綠樹環抱之中,其秀美的景色堪與台灣的日月潭相媲美,被譽為日月潭的姊妹潭。兩潭結為姊妹源於2010年,當時臺灣南投縣長李朝卿和大陸長春市副市長王學戰,在日月潭湖畔舉行儀式,以「淨月明兩岸,日月見一家」題辭,同時把大陸帶來的淨月潭湖水倒進日月潭,象徵兩個姊妹潭的潭水融合。

台灣藝術家陳朝寶夫婦也快樂共乘一張吊椅共同瀏覽山林美景。淨月潭正在舉行端陽龍舟競賽。(歸鴻亭攝影)
 由於潭中在舉行龍舟賽,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無法安排船舶遊湖,可惜這裡因與日月潭結盟有一艘日月潭號遊船,與日月潭的一艘淨月潭號相互輝映,而是逛了在園區裡長春市唯一一座18洞國際標準的森林高爾夫球場一圈,就安排眾藝術家前去搭乘空中觀光纜車,不像臺灣貓空纜車是8人座車箱式,這裡則是開放式的索道,每部只能載2人,但因為是吊椅設計,乘坐者可以直接迎風觀賞上面廣裘藍天白雲與下方幾十公尺處茂密的山林,搭乘這條長達1,321米視野廣闊的觀光索道上山,接著可以再單獨乘坐全長1,616公尺的吉林省第一條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管軌式滑道風馳電掣快速穿越林海,回到纜車出發點。

自左至右為台灣藝術家邵文虎、策展人中國藝術家協會理事長麻念台與吉林藝術家關鑒在淨月潭森林高爾夫球場合影。(歸鴻亭攝影)
 所有藝術家此刻都返老還童像孩子一樣,排隊搭乘吊椅上山,沿途慢慢欣賞山景林海,快意拍照留念,到了終點膽子大的就去挑戰滑道,否則還是乘著原來的吊椅再慢慢晃蕩回來,導覽遊客的人員說明,其實冬天來乘坐看到足下皚皚白雪,再從山上雪道滑雪而下更是快意,這是生長在臺灣的遊客一生難得體會的玩法,只能留待若有機會,下次選擇冬季再訪東北時,一定要排入的行程。

淨月潭正在舉行端陽龍舟競賽。(歸鴻亭攝影)
 最後,藝術家們聽導覽解說員提到園內有一處東北虎園,都希望去看一下,遊園專車再著大伙進入吉林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馴化基地的生態型野生動物園,這裡雖然動物種類不少,但以散養東北虎為主,是為拯救保護瀕危物種而社的救護、繁育、野化以及觀賞為一體的大型園區,不過老虎都在鐵網內,許多看來沒有威風凜凜氣勢確大都懶散坐臥著的虎群,顯然在人類的豢養下已經沒了曾經在叢林裡叱吒風雲的雄偉模樣。

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馴化基地的生態型野生動物園裡的東北虎。(歸鴻亭攝影)
 關於日月潭和淨月潭,在南投和長春還流傳著一段悽美動人的民間傳說:天上的七仙女因思念人間生活,坐在天庭遙望凡間,不知不覺中落下兩滴眼淚,一滴落在台灣成了日月潭,一滴落在長春成了淨月潭。姊妹兩潭遙遙相望,日月潭思念大陸的淨月潭,大陸的淨月潭想念台灣的日月潭。因為淨月潭與日月潭的傳說關係,兩岸從分離到再度開放交流,開始有了繼續接觸溝通的機會,兩潭可以繼續創造更多文化上的合作,甚至不只是美術,包括文學、音樂、舞蹈等許多跨界整合的構想,都可以因為雙方藝術家與策展人的碰撞與創意的結合,創造更輝煌的發展。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