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特生中心圈養黑熊 經過行為訓練降低刻板行為

記者:歸鴻亭 時間:2018/9/11 下午 11:53:56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低海拔試驗站目前圈養7隻亞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因圈環境受限,產生巨大壓迫感,為了避免黑熊在受限圈養環境中出現刻板行為,特生中心運用動物訓練等各種措施,增進黑熊的身心健康。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彥博介紹圈養黑熊經過行為訓練可以降低刻板行為。(歸鴻亭攝影)
 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表示,目前圈養的黑熊中,4隻為純種台灣亞種(U. t. formosanus),亦即台灣黑熊,其來源是救傷個體及違法飼養沒入。黑熊年紀約16歲到35歲,眷養環境為3座籠舍,每隻黑熊約有50平方公尺空間,因環境壓力增加,黑熊開始會出現來回踱步、繞圈、搖頭晃腦、跳躍等無目的的「刻板行為」,嚴重的還會自殘。

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說明運用動物訓練等各種措施,增進黑熊的身心健康的成就。(歸鴻亭攝影)
 根據研究,行為豐富化及動物行為訓練,對降低圈養黑熊的刻板行為有顯著的成效,因此特生中心從2017年開始,便有計畫地針對每隻不同圈養黑熊的特性進行個別化動物行為訓練及各種行為豐富化措施。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彥博指出,行為豐富化可分成兩個面向,一個是改變食物形狀、藏匿食物以延長覓食時間及提供自然棲地中會出現的食物等等食用性豐富化,另一個則是環境豐富化,包括改變籠舍環境設施、設置人工設施供黑熊使用以及放置氣味袋、刺激黑熊探索環境等。而動物行為訓練則可以幫助動物們更瞭解周遭環境及增加心智刺激,藉由施行有效的動物行為訓練,可以減輕動物所受到的壓力,並且給予高品質的照護。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團隊訓練圈養黑熊有成。(歸鴻亭攝影)
 林彥博說明,進行動物訓練及行為豐富化措施後,圈養黑熊的刻板行為表現已有顯著降低,在圈養黑熊醫療照護時,已經可以透過下指令的方式在安全的狀況下幫黑熊口腔檢查、處理傷口、點眼藥水、肌肉注射、抽血及麻醉等,除了提升工作效率,也能不破壞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人熊友好關係。特生中心將持續強化黑熊照養管理技術,促進國內公私立動物照養單位台灣黑熊域外保育及族群管理觀念,以符合民眾對黑熊保育的重視與期待。

特生中心獸醫師兼訓練師謝明穎與黑熊互動良好。(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提供)
 特生中心獸醫師兼訓練師謝明穎表示,透過正向訓練,讓黑熊願意參與訓練,她舉例,目前中心圈養的16歲公熊阿里,本來個性如流氓,見人就吼叫、拍打籠網,但是經過行為訓練,牠在學不論是學習打針、張嘴及刷牙都是第一名的資優生。另外也透過製作藏食袋,增加黑熊覓食的難度;製作吊床、搭建平台,讓黑熊模擬爬樹的功能。藉由豐富圈養環境,激發野生動物展現自然行為,大幅降低黑熊出現刻板行為,有效改善身心健康。動物行為訓練可以幫助動物們更瞭解周遭環境及增加心智刺激,能降低動物壓力與緊迫程度、降低動物與人員受傷的機率、增加圈養動物的壽命等好處。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