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教育部學海計畫選送學生出國研修專業實習
青年學子分享夢想起飛經驗 鼓勵參與國際事務

記者:歸鴻亭 時間:2018/9/14 下午 06:05:49
 為使更多青年學子瞭解學海計畫,教育部今日上午邀請學海計畫學生代表黃桂榮、吳冠臻、許庭銨、江伯偉及許薰云等5位同學於教育部,分享海外研修與實習成果。他們在國外期間,除了在專業領域的進修、研習外,也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體驗各國文化特色,同時也將臺灣熱情、友善的一面傳遞給各國人民,每一位都是國民外交青年大使。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介紹學海計畫11年來已選送3萬餘名學生出國。(歸鴻亭攝影)
 今年已有3,503位學生參與「學海計畫」,人數比去年增加2成,他希望在3年內,能讓每年的選送人數達到1萬人。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該部自96年開辦學海計畫,其中包括選送優秀在學生出國研修的「學海飛颺」、勵學優秀生專屬的「學海惜珠」、專業實習的「學海築夢」及自106年起開辦的「新南向學海築夢」等4項計畫,11年來已選送3萬餘名學生出國。

 臺北醫學大學的黃桂榮透過「學海飛颺」計畫的補助,前往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附設醫院研修,期間除了累積眾多臨床經驗外,更深刻體會美國醫療體系有許多值得臺灣學習之處,如醫藥分業的徹底實行、美國對於各項醫療從業人員的尊重氛圍,以及因注重個人發展、醫療人員時時追求新知的風氣等。作為外交小尖兵,黃桂榮也積極介紹我國健保制度給各國同事,而此行收穫也將在日後執業時派上用場。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司長畢祖安說明,希望在3年內,能讓每年的選送人數達到1萬人。(歸鴻亭攝影)
 「學海惜珠」獎助計畫代表─國立清華大學吳冠臻,選擇赴瑞士蘇黎世大學交換研修1學期,其中因身處不同文化而拓展國際視野外,更扎實吳同學的本科專業科目。交換期間修習知名經濟學者的課程,確認自身以後的研究興趣,是收穫最多的部分。而課堂上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國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也大幅增進了國際文化認知及跨文化溝通能力。

 中山醫學大學許庭銨透過「學海築夢」計畫赴斯洛伐克考門斯基大學實習。與臺灣非常不同的是,因飲食習慣的差異以及當地醫美風氣較不盛行等因素,斯國熱門門診與臺灣的醫院大相逕庭,且因當地產檢的推行較無臺灣普及,導致一定比例的兒童罹患先天性疾病。然而此行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實習期間認識許多國外醫學系學生,得以了解各地不同的醫學教育與醫學制度。除了可提早練習與國際接軌外,對日後跨國合作更有莫大助益。

 國立交通大學江伯偉則透過「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赴新加坡律師公會無償法律援助會實習,期間分別參與國家法院的刑事法律援助計畫,以及社區法律診所服務,提供民眾法律諮詢等。實習過程除更精進專業領域外,亦增近對新加坡法治的瞭解,深刻體認到新加坡雖法治嚴格,卻也使國民對於自身之權利義務都有基礎的認識,國民法普知識涵養均高,大大的拓展國際視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許薰云亦是透過「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赴馬來西亞聯合國難民署實習。與想像不同的是,因馬來西亞非《難民地位公約》和《難民地位議定書》的簽署國,導致在馬國服務難民時受到諸多限制,且難民的相關權利亦不受到當地政府保護,僅能從事當地居民不願從事的3D(Dirty、Dangerous和Difficult)工作,難民孩童亦沒有機會接受馬國正式教育等。雖服務過程中不免遭遇種種困難,然而卻更加理解社會工作所重視的專業,並為日後社會工作助人的職涯注入豐沛能量。

青年學子分享海外研修與實習成果。(歸鴻亭攝影)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司長畢祖安指出,「全球化」、「少子女化」及「數位化」等趨勢係未來各先進國家所須共同面臨的課題,而「全球移動力」是未來人才之首要關鍵能力,有鑑於此,教育部整合各項資源,全力推動「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以及「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期能培養青年學生具備跨文化的溝通力、適應力、專業力及實踐力,以達成「全球公民Ÿ世界揚才」的目標。以上5位同學的經驗分享,是教育部與國內大專校院共同補助進行國際合作、協助學生專業接軌,讓學生的國際專業能力得以具體實現。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