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花改場研發爪哇擬青黴菌生物製劑 有效防治銀葉粉蝨

記者:歸鴻亭 時間:2018/9/27 下午 09:16:02
 研發歷經十餘年,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將專剋害蟲銀葉粉蝨的爪哇擬青黴菌(Isaria javanica),研發成生物製劑,可有效防治銀葉粉蝨,不僅對哺乳動物、蜜蜂等益蟲無害,對環境及作物也都不會造成汙染,使用此製劑防治害蟲,防治率與使用農藥不相上下,可達到50%以上,跟一般化學藥劑效果不相上下,具有取代農藥的潛力。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將專剋害蟲銀葉粉蝨的爪哇擬青黴菌研發成生物製劑,具有取代農藥的潛力。(歸鴻亭攝影)
 花蓮農改場代理場長蔡宜峯表示,銀葉粉蝨是常見於農作物如番茄、小黃瓜、茄子、南瓜、青椒,以及花卉如聖誕紅、菊花上的害蟲,其寄生植物多達500種。以番茄為例,銀葉粉蝨在吸取其汁液後,分泌物往往造成煤煙病,其媒介病毒,更致使植株停止生長,作物不易結果,造成產量大減。這次花蓮農改場針對銀葉粉蝨,著手研發爪哇擬青黴菌農用製劑,讓農民多一個安全利器的選項,同時也讓消費者吃到安心生產的果菜,對於以有機方式栽培的農民更是一大福音。

 花改場助理研究員林立說明,幾年前在花蓮縣發現了長相異於一般的銀葉粉蝨,研究人員將蟲體帶回實驗室分析,鑑定為爪哇擬青黴菌,這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土壤和植物殘體等自然環境中的真菌,昆蟲一旦被寄生,將被白色至灰白色的菌絲包覆,且菌株之分生孢子梗上將產生眾多的粉狀分生孢子,經由風飛散或是機械觸碰,再感染新的寄主昆蟲。

 這支微生物製劑以每公克兑500毫升水稀釋使用,每公頃農地約需1公斤,施用頻率則與農藥相當,在溼度條件足夠的情況下,可溫和地感染銀葉粉蝨,當受感染後數天,整隻蟲的表面都會佈滿真菌孢子,一旦真菌接觸到蟲體就會侵入至體腔內,進而吸收養份然後繁殖,5天後便可看到蟲體外佈滿菌絲和孢子而死亡,真菌孢子還可藉由空氣飛散飄到別的蟲體上繼續感染,經數個田間試驗證實,此法防治率高達50%以上。

花蓮農改場代理場長蔡宜峯(左)介紹爪哇擬青黴菌生物製劑,右為作物課課長邱淑媛。(歸鴻亭攝影)
 花改場作物課課長邱淑媛指出,由於微生物製劑研發過程中有許多瓶頸需要克服,尤其是真菌類的製劑研發,所以目前台灣市面上鮮少有合法登記的蟲生真菌產品。這項研發過程耗費將近10年,在各方面不斷嘗試突破,上市後可望為台灣農業資材市場注入一劑有力的綠色利器。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