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帕胡德首度領銜柏林愛樂好友以長笛四重奏演出

記者:歸鴻亭 時間:2018/11/13 下午 07:54:54
 穩坐當今長笛界第一把交椅的長笛家帕胡德(Emmanuel Pahud),這次首度領銜柏林愛樂弦樂的好友們,來台舉辦長笛四重奏音樂會。

長笛家帕胡德首度領銜柏林愛樂弦樂的好友們,來台舉辦長笛四重奏音樂會。(歸鴻亭攝影)
 新象藝術藝術總監樊曼儂表示,帕胡德的演出遍及世界各大重要的音樂會、音樂節和頂尖的管弦樂團,並以獨奏家身分與頂尖的指揮家如阿巴多、安東尼尼、巴倫波因、布列茲、費雪、葛濟夫,加德納,哈汀、賈維,馬澤爾、內內傑•瑟昆,歐洛茲可•艾斯特拉達、帕爾曼、平諾克、拉圖、羅斯托波維奇、大衛.辛曼等同台合作演出。他在音樂藝術中有巨大的貢獻,榮獲法國騎士藝術和文學勳章,以及皇家音樂學院的榮譽院士。他也是聯合國文教組織「桂冠大使」。

 帕胡德說明他本身擅長以長笛重新詮釋多首本非為此樂器演奏的曲目,此次音樂會演奏的曲目就多為其他作曲家改編的長笛演奏版。此次他挑選最拿手2首莫札特長笛四重奏,還有改編羅西尼、德佛札克的長笛曲目,大、中、小提琴與長笛合擊,為台灣樂迷帶來精采音樂饗宴。

 帕胡德表示,他曾隨柏林愛樂來台多次,但這是第一次以小團體來台表演。而台灣觀眾對音樂的熱情讓他每次都印象深刻,這次帶領3位柏林愛樂的朋友,包括小提琴家瑪雅.阿芙拉莫維奇(Maja Avramović)、中提琴家華金.里克爾梅.加西亞(Joaquín Riquelme García)與大提琴家史蒂芬.孔茲(Stephan Koncz)此次曲目強調對比性還有旋律,其中分別展現長笛與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對話,創造出多層次,以及展露豐富色彩。

 新象藝術節目部經理蔡昀修介社,這次壓軸的演出作品是德弗札克《第12號弦樂四重奏》「美國」作品,豐富的美國音樂元素,又帶有印第安原住民的歌謠風格,也稱為「印地安悲歌」。有次帕胡德在同事家庭聚會聽到改了此曲給長笛,帕胡德覺得很適宜,於是找了古典樂壇才華洋溢的編曲家,同時也是柏林愛樂大提琴家孔茲改編,這次演奏便是孔茲改編的版本。

自左至右為帕胡德、小提琴家瑪雅.阿芙拉莫維奇與大提琴家史蒂芬.孔茲。(歸鴻亭攝影)
 除德弗札克作品外,這場11月15日於國家音樂廳的長笛四重奏演奏會,還演奏帕胡德拿手並讓樂迷為之傾倒的莫札特著名的《第1號長笛四重奏》,和《第3號長笛四重奏》作品。還有美國名謠作曲家史蒂芬•福斯特(Stephen Foster)改編給長笛與弦樂四重奏版本浪漫派的羅西尼《弦樂奏鳴曲》第2首。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