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2019臺北藝穗節 537場演出即將登場

記者:歸鴻亭 時間:2019/7/2 下午 07:00:01
 邁入第12屆的臺北藝穗節,以不審核、不設限、自由開放的態度,讓表演與生活緊密相連,年輕藝術家們爭相參與,每年多達上百組新興表演藝術團隊於此萌芽,今年8月24日至9月8日期間,集結臺灣、香港、中國、日本、英國等國家,共131組表演團隊,將於臺北市各大場館、藝文空間、咖啡廳等生活場域帶來537場演出。

第12屆臺北藝穗節537場演出即將登場。(歸鴻亭攝影)
 年年有新意的藝穗節從古蹟到遊艇、各式特色空間,以顯現臺北演出空間的多元與可能性,今年則在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擂台秀」,由本屆7個團隊輪番上陣,「桐響爵士樂團」以吉他、低音提琴,將古典樂的優雅細緻融入爵士樂;「我們在此出發」以舞蹈展現素人表演者對藝術的熱情;「有我就有趣劇團」帶來雙人漫才 ,以大學指考為主題,回應當下時事;「江婕希」以舞蹈及身體作為表達的媒介,分享關於成長的小事 ;「青蟬穹」帶來新歌發表會;「雙雙製作」以白日夢為主題,結合舞蹈與音樂,帶來最幽默的演出;「King Cake紐奧良爵士樂團」帶來即興的爵士樂演出,讓現場參與者一起搖擺。一連串精彩表演,宣告2019臺北藝穗節即將開始 「藝穗節最大的精神就是冒險」,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表示,藝穗節是一個平台,透過這個平台讓很多年輕藝術家有機會被看到;並以不設限、自由的精神,在各式表演場地帶來多元精采演出,總會產生許多火花,讓看戲成為一場遊戲,讓演出與欣賞都潛藏許多趣味與冒險,增添更多的期待和色彩。另外,永真教育基金會連續十年持續支持臺北藝穗節,基金會代表吳智偉表示,臺北藝穗節集結許多年輕創作者們,透過這個試驗的平台,培養創作者成長為優秀的藝術家,也藉此將藝術擴展深入大眾生活;也藉由藝術行銷台北,讓臺北在夏天成為一個藝術發光發熱的地方。

 今年臺北藝穗節匯集多國藝術家參與,透過不同文化創造出更多可能,讓觀眾體驗各國的文化及藝術創意,藉此增加生活的色彩和樂趣。中國劇團「碉樓劇場&鄒曉勇戲劇工作室」帶來詩歌舞變奏3幕劇《木心.人曲》,這是中國第一部以木心先生生平創作的原創舞臺劇,已參加烏鎮戲劇節、南鑼鼓巷戲劇節等諸多戲劇節與藝術節,並獲得「最具藝術探索獎」。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中右)與「King Cake紐奧良爵士樂團」合影。(歸鴻亭攝影)
 結合各國女性藝術家的英國團隊「Jessica Andrews製作」,作品《倒.留》以形體及當代影偶的形式呈現,以創作人自身面對喪親創傷的經歷出發集體編作。香港「蕭新泉」的《香港小確幸》,讓一位男住客與一位妓女為大家娓娓道來香港的當代社會。二度來台的日本劇團「H-TOA」帶來《moving》,以互動式演出與觀眾共享舞台,透過敘述自身經驗的方式,去理解他人和自己之間的距離。

 臺北藝穗節第2年舉辦2小時極限藝穗,今年總計有6個團隊參與,將於剝皮寮歷史街區帶來32場的精彩演出。香港藝術家「蘇子情」改編真人真事的文學經典作品,並以戲劇方式呈現的《流芳》;同樣來自香港劇人「蕭新泉」,自編自演之作品《香港小確幸》,反應當代香港劏房中的時代悲劇。

「江婕希」以舞蹈及身體作為表達的媒介。(歸鴻亭攝影)
 臺灣團隊方面,桃園在地表演藝術團體「流浪家跨領域實驗劇團」,透過《浮光掠影》帶觀眾以不同視角探討生活片刻。北市大學生共同編造的「城裡嬉戲」,帶來《怪異思維》,憑藉對對舞蹈、藝術的巨大熱情,希冀邀請所有參與者一起進入異於常人的思維,看見不一樣的臺北。成立於2016年的「遠聚離劇場」,今年將挑戰恐怖極限,在鬼月期間帶來《百鬼夜話》的演出,讓觀眾一起聽讀臺灣的妖怪金魅及椅仔姑。「安林老師專線」以幽默詼諧的表演方式,呈現臺灣最高民主素養《高雄敵是你》。以從無到有的過程為團隊宗旨的「N to E」("Nothing to Everything"),以《來自遠方的歌聲》作為參演作品,透過真實的聲音傳達告別的感謝、祝福與感動。另外,由新鮮人組成的「GG CLUB」帶來作品《在月台上》,透過旅客等待列車途中的對話,窺探人生世代的生活哲理。

「有我就有趣劇團」帶來雙人漫才 ,以大學指考為主題,回應當下時事。(歸鴻亭攝影)
 除了精彩展演外,臺北藝穗節每年皆廣邀各方好手組成看戲大隊,設立「藝穗看心心」專區,於演出後24小時之內發表即時評論,讓演出不只是在當下的時空,經由評論可有更多交流與對話,延續演出的熱度,閉幕所頒發的「藝穗看心心」獎項更受到各方矚目。然而,優秀作品常在藝穗節結束後便也無後續加演計畫,使戲迷們扼腕不已,為讓新生藝術家們的創意能被更多人看見,今年新增「即刻重演」計畫,將選出五組藝穗看心心的得獎團隊,在11月7日至11月10日於剝皮寮歷史街區與水源劇場登台重生。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