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KBCC主導植物資源共享平台提供活體及標本資源服務

記者:麻念台 時間:2019/7/10 下午 09:35:33
 一項植物資源共享平台計畫由國立清華大學、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Dr. Cecilia Koo BotanicConservation Center, KBCC)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以KBCC既有全世界最豐富之33,309種活體植物蒐藏為基礎,持續擴增蒐藏物種數,發展包含液態氮冷凍、臘葉、浸液、原色標本技術等全方位標本蒐藏,並規劃將蒐藏植物資源整合為線上資料庫,以期提供學術及產業界完整的植物活體及標本資源服務。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左)向科技部長陳良基(右)說明KBCC業務。(歸鴻亭攝影)
 科技部長陳良基今日特別前往KBCC參觀,親自在不同溫室裡瞭解因物種不同而生長環境需求各異的植物生長狀況,也特別希望各界攜手,帶動保護地球熱帶物種的熱情,實現永續地球生物物種豐富多樣的願景。

 KBCC平時不對外開放,僅提供相關學術機關、學校和植物園間之交流,並積極參與或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及專業培訓班,以善盡保育責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目前擔任KBCC執行長,他說,植物標本是植物學研究之基石,即使在分類學邁向分子親緣鑑定主導的現在,野外調查所採得的標本仍扮演存證、DNA 素材來源、物種形態描述等功能,可記錄環境的動態變遷,亦多有從過去採集標本中鑑定出新物種之案例。KBCC物種蒐藏初期設定蘭科、鳳梨科、芭蕉科、棕櫚科、山茶科、薑科、天南星科、赫蕉科、竹芋科、蘿摩科、苦苣苔科及蕨類12類群,之後陸續增加芸香科、秋海棠科、竹亞科、水生植物、食蟲植物、多肉植物及苔蘚植物等類群。

陳良基觀看葉片巨大秋海棠科植物,李家維解釋其生態特性。(歸鴻亭攝影)
 李家維表示,位處南太平洋熱帶地區的索羅門生態資源非常豐富,但這幾年濫墾濫伐生態資源一直被破壞,未來2至3年經濟恐將會崩解,所以他的團隊多次前往該地區山區,5年下來成果豐碩,總共製作45,000株植物標本,其中500顆活體植物運回台灣,珍貴種包括隱身於熱帶雨林深處的英聖龍爪蘭、大型藍石松等,但要記取與當地的合作計畫絕不能重蹈過去殖民國對殖民地的剝削,而是要透過異地移植、復育,盡可能保存當地的珍稀物種,並在復育後移植回到原生地區。

KBCC活體植物高達33,309種,是植物資源共享平台計畫的主導單位。(歸鴻亭攝影)
 索羅門雨量足溫度高,還擁有豐富的蘭花品種,許多更是學界未知的品種,李家維團隊總共採集到502種蘭花中,有83種為新品種,因此延續索羅門的合作經驗,KBCC也分別與非洲聖多美、大洋洲吉里巴斯合作,一起為搶救島上珍稀植物種、馴化工作做努力。李家維強調,其實在臺灣本土蘭嶼的採集活動,蘭嶼面積不大,只有50平方公里,卻有1,000多種植物,其中60種為特有種,相較台灣本島5,300多種植物,蘭嶼物種的多元性與密集度更是驚人。

陳良基仔細觀察各種不同品種植物的異同。(歸鴻亭攝影)
 李家維感謝科技部多年的專案與計畫支持,植物資源共享平台計畫除了持續增加館藏之外,同時整合植物分類學、植物生理學、生態學、藥物學、園藝學等相關學門,建立完整的植物活體保存與標本資源制度。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