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異色導演林海象影像創作再現當代藝術館

記者:歸鴻亭 時間:2020/10/16 下午 07:33:33
 由策展人陳昌仁擔綱策畫的「着眠間舛息ー林海象的夢徑映像」,今(17)日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廣場MOCA CUBE登場,呈現國際導演林海象全球首映的《BOLT》及其1986年首部黑白默片作品《睡覺為了做夢》的影像創作。

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貞介紹林海象與台灣電影界的淵源。(歸鴻亭攝影)
 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貞表示,林海象與台灣電影界淵源頗深,1995年曾拍攝台日合作的電影「海鬼燈」,與當時國內新電影時期的導演往來密切,同時拍攝歌手堂娜多部音樂錄影帶,並曾於2005年擔任金馬獎評審。

 被稱為異色導演的林海象在1986年以《睡覺為了做夢》橫空出世,非電影科班出身,電影完全自學而成,該作品被英國電影協會(BFI)評選為1986年最佳日本電影之一。1989年在愛丁堡國際電影節以《二十世紀少年讀本》榮獲查理·卓別林獎。1999年擔任20世紀福斯電視《金剛戰士Power Ranger》的導演。因崇拜江戶川亂步的偵探推理小說,作品中常置入偵探推理的情節。

「着眠間舛息ー林海象的夢徑映像」策展人陳昌仁說明策展動機。(歸鴻亭攝影)
 策展人陳昌仁表示,展覽名稱緣自今年疫情席捲全球之際,人們被迫重新調整適應,於危機中改變。甲骨文中「舛」字象形意指兩足相背,故而舛息一詞引申為面對變故無法前行,深呼吸後環視周圍,蓄勢待發整頓起舞的意象。舛息是為撫慰人心的藝術,因為人站在廢墟中比較容易覺醒。舛息避疫之作自古迄今未歇,那麼電影與當代藝術在疫情中的關係為何?在美術館放映電影乃至拍攝電影的趨勢在疫情裏加速增生中,這次展覽以舛息與徵夢為前提來探討當代藝術中美術館與電影院的易位與位移,進而探究電影如何與當代藝術對話與互動。

 展覽現場首度將日本導演林海象在高松市美術館拍攝之電影《BOLT》以及於《睡覺為了做夢》中的劇照與酒吧,象徵性的位移於當代館廣場CUBE展場內,踏入瀰漫昭和氛圍的酒吧空間,彷彿掉進林海象的電影場景,牆角一隅隱藏猶如偵探的密室機關,待觀眾推開一扇假牆後,映入眼前的是林海象搶先在台首映的最新力作電影《BOLT》,以及奠定其怪異影像的代表作《睡覺為了做夢》於展覽期間不間斷放映。而電影中的人物主角也走出銀幕,以畫作形式一幅幅懸掛於當代館的外牆上,打造出一個與觀眾相互回望的影像劇場。

「着眠間舛息ー林海象的夢徑映像」開幕合影。(歸鴻亭攝影)
 《睡覺為了做夢》為林海象第一部偵探片,充滿對昭和懷舊的情緒與氛圍、如淺草街頭的紙芝居、魔術師、花屋敷、各種藝人表演等,象徵性的風格結合對電影的熱愛,以大正時期禁止女演員拍片妨害風俗為故事背景,講述默片女演員與偵探共同救出被綁架女兒的過程,穿插解謎推理以及女演員完成未竟影業的心願。

 《BOLT》為林海象歷時6年拍攝完成的最新力作,與任教的日本東北工業藝術大學學生共同完成,電影由3段各自獨立短片組合而成,聚焦日本311地震與核災事件,敘述為止住核電廠鍋爐水外洩,一群義無反顧視死如歸進入福島核電廠,為拴緊鍋爐螺絲(BOLT)阻止外洩的志願人員守護家園的過程。冒死拴緊螺絲的意象是林海象對311福島核災揮之不去的噩夢,與雕塑藝術家矢延憲司合作,將其高松市美術館回顧展「CINEMATIZE」所搭的場景,於拍攝時開放給觀眾參觀,記錄當代藝術與舛息電影共同虛構的過程。然而弔詭的是,完成後的影片之中看不到太多藝術家矢延憲司屬於當代藝術的雕塑人偶及未來廢墟,反而是畫家瀨島匠的《通往海邊的路》一畫成為全片由寫實激情昇華到心理描繪的轉折關鍵,似乎暗示了當代藝術在敘事與感動的缺憾。

「着眠間舛息ー林海象的夢徑映像」展場一瞥。(歸鴻亭攝影)
 從揮之不去的震災與核難三部曲,到瀰漫昭和離散氣息的偵探片,更將導演於京都的酒吧重現於展場中,此次展覽於THERMOS膳魔師的支持下,邀請觀眾一起做一場遊走回憶與真實之間的影像幻夢。「着眠間舛息ー林海象的夢徑映像」展覽將自10月17日至12月6日於台北當代藝術館戶外廣場貨櫃空間展出。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