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從原民視角定位當代原鄉文化 臺博館舉辦北部6所原民文化館聯展

記者:歸鴻亭 時間:2023/11/8 下午 06:33:46
 國立臺灣博物館將自11月9日起至22日於南門館小白宮舉辦「當代轉‧生—北區原文館聯合策展行動」聯展,由臺博館聯合北部的6所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展出6座「微型創意展櫃」,不同的傳統原住民文化符碼,重新定位當代原鄉文化與精神。

台博館館長洪世佑(左)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主任曾智勇(右)簽署合作備忘錄。(歸鴻亭攝影)
 這項聯展主題包括「八尺門的野菜人」(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火山・撤離・遺留-凱達格蘭族的北投敘事」(臺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Ulay・織男」(新北市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Tuying・都市原住民的樣貌」(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大同小米 Trakis Datong」(宜蘭縣大同鄉泰雅生活館)、及「獵人逐跡rapan c’oli mluyak」(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文化館),反映出6所原文館推動文化轉生的六種行動,每座展櫃並貼有各館QR Code連結,民眾可連線上網了解更多北區原文館的故事。

6間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6座「微型創意展櫃」之一。(歸鴻亭攝影)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與原民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主任曾智勇,於開幕典禮中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雙方將持續藉由平等分享、共作對話與學習的過程,進行文化資產的保存、記錄與推廣,展現另一種文化平權,讓博物館與原鄉建立更深厚的關係,公平落實文化公民權。此次臺博館與原文發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到場觀禮貴賓有史博館館長王長華、臺北市原民會主委巴干.巴萬、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主任林威城、新北市議員馬見等多人。

6間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6座「微型創意展櫃」之二。(歸鴻亭攝影)
 洪世佑指出,本項策展行動納入部落與原住民族的歷史觀與詮釋,也符合世界博物館鼓勵參與式典藏或策展的新趨勢。原文發中心主任曾智勇表示,原住民文化的精髓其實不在博物館、而是在部落,因此更需要與部落持續溝通。

6間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6座「微型創意展櫃」之三。(歸鴻亭攝影)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司長林宏義表示,文化部自110年起支持4個國立博物館致力29個地方原民館的輔導工作,共同提升對於原鄉在地的認識及對典藏品的詮釋,並精進專業知識,未來文化部將持續支持各館聯合協作,提升在地連結。

6間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6座「微型創意展櫃」之四。(歸鴻亭攝影)
 本項聯展6所展館展出新北市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從2位勇於突破泰雅族女性織布傳統的「織男」身上出發,展出其織布作品;宜蘭縣大同鄉泰雅生活館展出泰雅人對生活中的主食「小米」(trakis)的禮讚;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以原住民頭飾、串珠等創作作品重新展演當代的「桃原文化」;臺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從在地原生族群凱達格蘭族的觀點,重新演繹不一樣的北投與大屯山的文史敘事;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文化館以「獵人逐跡」為軸,勾勒出南澳泰雅族獵人文化的今昔,呈現生活於山海間的泰雅族南澳群(Klesan)獵人,如何藉由對獵物的追逐,實踐與追隨祖訓(Gaga);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以近來因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而爆紅的八尺門為主題,展出真實生活中八尺門社區野菜園種植的阿美族野菜物種。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