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臺博館化身微美幻境 解讀海洋微化石時空寄語

記者:歸鴻亭 時間:2018/7/6 下午 08:21:18
 浩瀚大洋深處的沉積物之中,布滿如塵埃的微化石。這些肉眼難以辨識的微小生命,不僅藏有自然界演化的證據,在地質及氣候研究上也扮演重要角色。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推出《微美幻境-海洋微化石特展》,以微化石展示揭開序幕,呈現歐洲與臺灣百年微化石研究的多元面貌,以及在近代科學發展的軌跡。

國立臺灣博物館《微美幻境-海洋微化石特展》開展,呈現微化石之美。(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化石是地球科學學門重要的類別之一,也是推測地層地質年代的重要參考依據。《微美幻境》特展以海洋中的微化石為主角,從美學的概念重新詮釋,加上展出的科學插畫、版畫與相關科學器具都精美如同藝術作品般,可說是文化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

 洪世佑說,地球約有70%的面積為海水所覆蓋,海洋中數量眾多、體型極微的各式浮游生物,不單是海中食物鏈金字塔的基礎,更是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關鍵。這些單細胞的微體生物出現在地球的時間極其久遠,少數類別擁有能保存為化石的殼體或骨架,死後成為海床沉積物的組成物質,通稱為微化石。這些微化石雖因個體小而常被人們忽視,但經過科學家和博物學家的抽絲剝繭,發現這些微生物不僅紀錄地質歷史,還可協助地球氣候調控。

 《微美幻境》特展包括「微化石美術館」、「微化石的藝術與科學」、「臺灣的微化石」、「見微知著探未來」4大主題。展區從微化石的種類談起,透過有孔蟲、放射蟲、矽藻和鈣板藻等4種最具形態的微化石與創作巧思的結合,呈現微化石如藝術品般的原創、幾何、結構之美。另藉由微化石科學史的珍貴線裝古籍及各國郵票展示,說明微化石如何成為油田探勘、環境變遷研究的重要線索。

 同時展覽也回溯19世紀以來,歐洲國家微化石研究的重要成就,以及維多利亞時期博物學家對微美幻境的極致美感追尋。並將臺灣百年微化石研究的多元面貌加以統整呈現,引領參觀者瞭解如何由微化石解讀海洋環境的變遷,並思考於全球氣候調控所扮演的角色。

《微美幻境-海洋微化石特展》以微化石展示揭開序幕。(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
 文化部主任秘書陳濟民指出,透過本次展覽,可以看出文化與科學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近年來,文化部持續透過科技經費、科技計畫輔助各項文化政策推動,在博物方面希望結合科技及人文,擴散博物館研究教育的能量,促進社會大眾學習探索的興趣。

 《微美幻境》特展即日起於臺博館一樓展室展出,展覽期間每月均搭配舉辦「大海洋小化石」等專題系列講座,活動詳情請參考臺博館官網。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