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3分之1兒少被體罰 頂嘴說謊考砸是主因
2018年台灣兒少被家長體罰情形相關因素調查報告

記者:歸鴻亭 時間:2018/10/25 下午 07:56:52
 近月來陸續發生多起令人群起撻伐的重大兒虐案,而且無獨有偶都是以「管教」為名的過度體罰,但除了媒體批露的個案,在「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的華人社會傳統觀念中,是否有更多孩子長期處在嚴重體罰的身心創傷中,令人關注。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發起「橘絲帶兒保運動」,邀請范瑋琪擔任「正媽大使」,親身示範正向教養。

兒福聯盟「橘絲帶兒保運動」愛心大使范瑋琪進行教養正媽考驗同過小朋友一致肯定。(兒福聯盟提供)
 兒福聯盟推廣「橘絲帶兒童保護運動」今年已邁入第8年,「正媽大使」范瑋琪現場和孩子們演起行動劇,面對照顧小孩「玩到不想回家」、「吃飯吃半天」、「不願意收玩具」的3大難題,一一用訂定鬧鐘規則,並以唱歌鼓勵的方式化解。

 兒福聯盟今日並公布一份「2018年台灣兒少被家長體罰情形及相關因素調查報告」,結果發現過去半年,有35.7%的兒少曾受體罰,而這其中有44.1%是遭受嚴重體罰的,例如重擊頭部、甩耳光、反覆責打。而孩子受到體罰的前原因最高的是「頂嘴」(66.1%)、或是像說謊等「品格問題」(66.1%),其次也有因為「成績退步」被體罰(42.8%)。許多家長認為體罰常是最快速有效的管教方式,然而本次調查卻發現,高達85.6%兒少並不認同「小孩做錯事就應該被體罰」,在被體罰的孩子中,有75.3%有負向反應或感受,例如感到憤怒(36.7%)、不服(52.4%)甚至還有孩子會產生想傷害自己(16.8%)或攻擊他人(11.2%)的念頭。此外,調查發現有被體罰的兒少對暴力的認同度(35.6%)、肢體衝突次數(1.4倍)、和感覺不快樂(19%)的比例都顯著的高於沒有被體罰的孩子。

 11月兒童人權月又將到來,兒盟再次發起了「橘絲帶兒保運動」,持續倡議愛孩子零暴力的觀念。今天更特別邀請到溫暖正向的范瑋琪擔任「正媽大使」,與兒盟倡議以正向教養代替體罰,當孩子的態度或是行為上不如預期時,家長可以利用「愛的三溫暖」正向教養3原則,包括讓自己先冷靜下來、透過溫柔而堅定的雙向溝通以及熱情的回饋孩子行為上的改變。相信只要持續養成習慣,不但可以達到教養的目標,彼此的親子關係也會愈來愈好。

 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說明2018年台灣兒少被家長體罰情形及相關因素調查報告的重要發現,兒盟連續8年發起橘絲帶兒童保護運動,希望號召民眾一起來保護孩子免於兒童虐待的威脅,看到兒虐的原因分析中,因為不當管教而施虐的比例逐年增加,所以近3年來特別針對家長倡議零暴力的教養理念,只是這幾年的倡議行動中發現贊成和反對兩極,讓我們進一步想去理解家長想體罰的原因?在孩子心中,體罰是否有達成家長管教的目的?還是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如果不體罰,是否有其他教養方法能幫助孩子更好更快樂、家長也能更輕鬆勝任親職角色?

 調查發現在過去半年中,有57.2%有被家長用暴力的方式管教,而暴力的管教方式包含心理或情緒的攻擊及體罰,其中有43.6%表示有被家長心理攻擊如羞辱性的責罵;35.7%有被家長體罰,在被體罰的孩子當中更有超過4成以上是被嚴重體罰,包括重擊頭部、甩耳光、反覆毒打令人怵目驚心。兒少被體罰的原因,比例最高的是「不聽從大人或頂嘴」(66.1%)、和「品格問題」(66.1%),顯示家長可能最無法忍受兒少不聽從大人指示,及兒少做違背良好品格的事(如:說謊),而採用體罰的方式管教,其次也有是因為「成績不好或退步」(42.8%)而被家長體罰。除此之外「生活習慣問題」(33.3%)、「違反校規或法令」(11.6%)、「交友問題」(7.8%)也都是體罰的理由。

 進一步調查哪些家庭背景之家長更傾向選擇體罰管教,卻發現家長的社經地位或家庭經濟情況對選擇體罰管教與否的影響度不高,反而當家長間關係不睦,較容易出現因遷怒而對孩子施行體罰管教的情形。而沒時間陪伴孩子的家長相較於花較多時間陪伴孩子的家長,施行體罰的比例亦高出約17%。

 許多家長認為體罰常是最快速有效的管教方式,然而本次調查卻發現,高達八成六(85.6%)兒少並不認同「小孩做錯事就應該被體罰」。雖然有六成二兒少的想法是「覺得自己做錯,下次改進」,但也有很多的孩子表示在被打了之後出現了負向想法,包括:覺得雖不服氣,但也只能接受(52.4%)、覺得不應該用暴力的方式處罰我(42.4%)、覺得生氣,想要反抗、報復或擺爛(36.7%)、覺得自己被當成出氣筒(22.0%),尤其令人擔心的是有些被體罰的孩子甚至還出現想要傷害自己或一死了之(16.8%)、或是覺得想要打其他人來出氣(11.2%)等暴力想法。調查進一步分析後也發現即使是被體罰後表示「自已有錯願意改」的期望反應的孩子中,也有超過六成會同時出現負向的心理反應。

愛心大使范瑋琪正向教養,建立親子新關係。(兒福聯盟提供)
 調查進一步分析,長期體罰還會對兒少產生一些行為影響,調查發現,被體罰的孩子無論是對暴力的認同度或是肢體衝突的次數都顯著的高於沒有被體罰的孩子,除此之外,被體罰的孩子也比較不快樂,不喜歡跟爸媽相處,當然親子關係也比較不親密。

 白麗芳指出,就目前的調查結果,受到體罰的孩子,不僅僅是觀念中較認同暴力可以解決問題,更已經有實際的狀況發生。雖然很多家長都是抱著「為了孩子好」才打孩子的,但從結果看來,體罰管教是否能讓孩子由衷接受教誨,進而改過,變得更好?尤其是體罰管教可能對孩子的身心產生的立即性傷害或長遠的心態、行為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是否使得體罰管教成為弊遠大於利的做法。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