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手繪傳統電影看板 謝森山與電影相依逾半世紀

記者:歸鴻亭 時間:2018/11/15 下午 02:35:17
 文化總會製作《匠人魂》系列影片,尋找台灣百工匠人、型塑台灣精神底蘊。配合第五十五屆金馬獎,文總特別尋找早年致力為台灣電影宣傳,如今卻已碩果僅存的手繪電影看板畫師,拍攝《匠人魂》看板畫師篇,為四、五年級生找回共同記憶。《匠人魂》#14「畫光影的人」內容記錄今年73歲、堅持手繪各大戲院電影看板的看板畫師謝森山,自15歲拜師學畫、17歲出師、20歲退伍後自立門戶,一路堅持手繪電影看板近一甲子,儘管經歷了數位輸出海報取代傳統手繪看板的衝擊,目睹台灣電影產業的快速變遷與同行的紛紛離去,謝森山仍在時代的洪流中秉持「能畫就繼續畫下去」的匠人精神,與電影相依相存。

電影看板的看板畫師謝森山一路堅持手繪電影看板近一甲子。(文化總會提供)
 謝森山師傅1946年出生於台中,後搬遷至桃園,為了能幫助家中緩解經濟困境,謝森山自小便想學習一技之長。因年幼時常經過俗稱桃園大廟的桃園景福宮,當時周邊戲院林立,堪稱小西門町,每當看著戲院在掛畫版、招牌時,謝森山總想「假如這些看板是我畫的呢那多好」,從那時起,謝森山堅定志向,15歲便進入東方廣告社做手繪電影看板學徒,逐步邁向長達60年的電影看板繪師之路。

謝森山在時代的洪流中秉持「能畫就繼續畫下去」的匠人精神,與電影相依相存。(文化總會提供)
 在廣告社當學徒的日子,不提供伙食住宿也不支薪,師傅亦不會主動教,而是要自己跟在師傅左右自學、分擔工作,而且通常都要「三年四個月」才能夠出師,但謝森山師傅日夜苦練繪製技巧,逐漸掌握各種顏色的調和,僅僅兩年,年僅17歲時便已學成,可自行排版做畫。為了觀摩別人繪製的電影看板,謝森山曾和師兄兩人,從桃園騎著腳踏車到西門町,在三更半夜時,自備手電筒照著諾大的電影看板,也曾短暫到西門町學習電影看板繪製不同的表現風格,只為了能以更細膩的筆觸,繪出人物的立體神韻以及電影場景,謝森山20歲退伍後,便在桃園中壢自立門戶。

老一代老師傅退休、同行紛紛轉行離去,只剩下謝森山堅持手繪電影看板。(文化總會提供)
 在1960到1980台灣戲院與電影的全盛時期,謝森山同時與7家戲院配合,不眠不休的在接案,畫的不僅是首輪戲院看板,更是巨幅海報,可從二樓掛到四、五樓,皆是用180平方公分的畫布來拼湊,光一個人臉就要10片畫布組合而成,不僅顏色拼接要一致,同時也講究光的明暗層次與立體感,五官神韻更要栩栩如生,難度極高。

 1986年開始,電腦輸出技術逐漸取代手繪電影看板,再加上台灣電影產業式微,電影院轉向影城模式經營,面對本土戲院的接連歇業,老一代老師傅退休、同行紛紛轉行離去,只剩下謝森山堅持手繪,用筆下一幅幅生動畫作,「手」護傳統文化,而目前,也僅剩桃園中源戲院仍懸掛謝師父手繪看板。謝森山說:「這一畫,就是60年,從來沒有想過,當時我們那夥師兄弟,現在只剩下我在畫。但這是我的興趣,只要我體力還可以,能畫多久就繼續畫多久,把這個技術傳承下去。」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