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遷徙線有事 今年數鳥13種度冬水鳥顯著減少

記者:歸鴻亭 時間:2018/11/15 下午 06:14:13
 公民科學「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New Year Bird Count Taiwan, NYBC Taiwan)完成第5次的數鳥任務,並發現5年來有13種度冬水鳥的數量顯著下降,包括劇烈下降小水鴨、太平洋金斑鴴、鐵嘴鴴、翻石鷸、長趾濱鷸、三趾濱鷸及田鷸等7種;中度下降蒼鷺、灰斑鴴、小環頸鴴、青足鷸、鷹斑鷸及黑腹濱鷸6種。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沿海的泥灘地因人工化而快速流失,尤其是黃海、渤海及崇明東灘等重要的遷徙中繼站。

2018新年數鳥活動Logo翻石鷸。(特生中心提供)
 第5屆「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在2017年12月16日至2018年1月7日為期23日期間,全國各地1,296名鳥友參與響應,範圍遍及臺澎金馬,甚至遠到東沙群島。共1,296人在172個樣區圓(涵蓋國土面積13%)數小鳥,共記錄334種30萬3,426隻次的鳥類。所有樣區中,田寮洋的鳥種數最高,達到111種鳥類;鳳林樣區異軍突起地記錄到104種鳥類,與南澳並列第3。嘉義布袋則是水鳥聚集的天堂,記錄3萬9,024隻次的鳥類,連續5年成為鳥類數量最高的樣區圓。高雄茄萣樣區圓的鳥類數量居次,共記錄1萬4,347隻次的鳥類。

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樣區分布圖(林大利 繪製)。(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提供)
 2014年至2018年間,共有27種鳥的族群顯著變化。太平洋金斑鴴、灰斑鴴、黑腹濱鷸、長趾濱鷸、鷹斑鷸、翻石鷸和青足鷸的族群變化和澳洲及東亞澳遷徙線所觀察到的趨勢相似,都呈現顯著下降的趨勢,這可能表示這些鳥種在整個東亞澳遷徙線上的族群仍持續下降,因此影響到臺灣的度冬族群量。小環頸鴴、三趾濱鷸與鐵嘴鴴在澳洲及東亞澳遷徙線的族群顯著增加,但是在臺灣的族群卻劇烈下降,暗示這三種水鳥在臺灣所需要的威脅較為嚴重。

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 度冬水鳥鳥種數分布圖(林大利 繪製)。(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提供)
 每年大約有2百萬隻在亞洲和大洋洲度冬的遷徙水鳥,以中國的黃海、渤海及崇明東灘為重要的遷徙中繼站。這片大型的中繼站不只是遷徙水鳥休息和補充食物的地方,更是許多鳥類的重要繁殖地。然而,這一片重要的泥灘地,卻大約每年流失1.2%。除此之外,黃海地區也面臨棲地品質劣化、藻華、重金屬汙染及殺蟲劑,以及入侵植物的危害。中國沿海的人工海堤和構造物的快速擴張,已達11,560 公里,大約占中國海岸線的58-61%,比萬里長城還要長(7,300公里),稱為「新長城(new Great Wall)」。中國近年60%的國內生產毛額來自沿海13%的土地,也意味著海岸面臨嚴重的開發壓力。中國沿海的溼地大幅流失,對於遷徙水鳥是相當巨大的衝擊:在全球的鳥類遷徙線當中,東亞-澳洲遷徙線中所涵蓋的受脅水鳥的比例最高(19%),新長城威脅了全球超過 25% 的水鳥。新長城的擴張,導致沿海天然泥灘地大幅流失,也是導致東亞澳遷徙線候鳥族群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 度冬水鳥數量分布圖(林大利 繪製)(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提供)
 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為全民完成的公民科學活動,資料經過匯集與整理後,開放於環保署的「環境資源資料開放平臺」外,也開放於eBird Taiwan賞鳥資料庫,成為全球皆可共享的鳥類資訊。此外,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的資料已經加入國際濕地聯盟(Wetlands International)亞洲水鳥普查(Asian Waterbird Census)的團隊,做為代表臺灣水鳥的主要資料來源。同時,中央研究院及國立嘉義大學也運用新年數鳥的資料做進一步的鳥類生態研究。未來,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將持續執行,並且關注東亞澳遷徙線上的族群動態。團隊成員也密切與相關的國際組織及學術機構互動及合作,將臺灣所蒐集的資料與分析結果與國際分享,共同推動度冬水鳥的監測與保育工作。

 第6屆「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將在2018年12月15日至2019年1月6日舉行,持續關注臺灣度冬水鳥動態。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