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第22屆臺北文學獎頒發23獎項 文學年金獎項由廖瞇獲獎

記者:歸鴻亭 時間:2020/8/22 下午 06:17:17
 第22屆臺北文學獎今(22)日在臺北市政府中庭頒獎。徵文項目分為小說、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舞臺劇本及文學年金獎助計畫等6項,加上第20屆文學年金最終決審得主,總計頒發23個獎項。本屆共有來自中國、香港及馬來西亞等4位外籍得主;另有2位原住民作家,顯見臺北文學獎的多元包容性;而年紀最大的得主為68歲,年紀最小的得主為20歲;第20屆文學年金獎項由廖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獲獎。

臺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介紹臺北文學獎是全球華人矚目的文學獎項,而且也是全民的文學獎。(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提供)
 第22屆臺北文學獎自去年11月至12月公開徵稿,總獎金高達253萬元。投稿者除了來自臺灣各縣市外,亦有來自歐、美、亞等地,共計收到1,456件來稿。評審從中選出22件得獎作品,寫作取材類型多元,投稿者各自以文字為槳,泊岸登場,呈現不同角度的臺北風貌與生活經驗。

 臺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臺北文學獎是全球華人矚目的文學獎項,而且也是全民的文學獎。本屆投稿年齡,從最年輕的11歲到最年長的86歲;而且職業涵括學生、教師、醫生、工程師等各行各業。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頒發第20屆文學年金決審得主廖瞇的得獎作品《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四月底甫出版現已三刷,可見受到許多讀者的喜愛。

 小說類首獎得主是現職醫師的余廸麟,以白色巨塔為背景書寫〈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探討醫生在養成過程及執業後所面臨的壓力與心理狀況。評審認為,得獎作品透過幾位個性迥異的同班同學,表現出對醫德的自覺與醫病關係建立的差異性;藉由一場又一場的測驗,開啟哲學命題的思考──關於人生的選擇權,是值得一讀再讀的作品。

散文類首獎由ㄩㄐ(Leak)獲得,ㄩㄐ曾獲第20屆臺北文學獎現代詩首獎,此次挑戰散文類再獲佳績,巧妙透過都市空間細節,描述一個沒有「完成」的菁英人生,以「漏」連結工作上、生活中的坑坑洞洞。評審認為本文的文字火候、敘事結構與節奏皆恰到好處,巧妙隱喻對「人生無漏」的渴求,十分自然。

蔡炳坤頒發第20屆文學年金獎項給廖瞇(左)。(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提供)
 現代詩類首獎由在臺攻讀博士的陸生潘雲貴拔得頭籌,得主是中國備受矚目的90後新銳作家。本次以〈一場戰爭爆發在我與你的海域〉,透過「腳」的意象,呈現父子兩代之間似無可解的衝突,卻又不捨的親情。評審認為這首詩在詞彙的使用、意象的掌握及結構層次的營造,都相當細微及深刻。

 古典詩類首獎由香港籍李叕叕〈凱達格蘭大道冬吟〉獲得,特別的是本組作品獲得五位評審委員一致讚賞,相當不易,以「凱達格蘭大道」為主題,具有現代感,且在遣詞造句、格律運用方面皆顯出功力深厚。評審認為,能將個人性與公共性交相滲透,是一組關懷深刻且格局開闊的好詩。

 舞臺劇本首獎遺憾從缺,評審期望首獎劇本能具有標竿意義,應具有新的視野或深度,因此決定本屆首獎從缺。惟其他得主亦為持續耕耘劇本寫作的優秀創作者,包括評審獎陳建成、優等獎美丁均曾獲臺北文學獎舞台劇本首獎,作品分別為創劇團、故事工廠搬演製作;而正就讀北藝大劇創所的優等獎鄭媛容,亦是值得期待的潛力新秀。

 本屆文學年金獎助計畫3位入圍者張娟芬、蕭信維、楊隸亞,皆是長期筆耕不輟的作家。參與社會運動多年的張娟芬,以《流氓王信福》寫作計畫入圍,透過相關檔案、法院判決卷證、新聞報導及當事人訪談,輔以社會學、犯罪學、心理學等方式,將「一個不一樣的冤案」放在臺灣威權體制及司法變遷的歷史背景中,探討大歷史如何在一個「流氓」的小歷史裡留下痕跡。八年級生蕭信維《海獵》計畫建構一個反桃花源的故事,透過魔幻寫實的書寫,對現實卻又理盲的社會提供一則諷刺寓言。歷屆文學年金獎助計畫鮮少有「短篇小說集」脫穎而出,曾出版散文集的楊隸亞,即計畫以短篇小說的形式書寫《臺北男子圖鑑》,描繪臺灣社會中的男性生活處境,凸顯他們的聲音、心境及成長歷程。三位入圍者各有豐富的創作經驗,評審們皆期待作品的完成,為臺灣文學及讀者們更多特殊且豐富的閱讀體驗。

第22屆臺北文學獎大合照。(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提供)
 第20屆年金類決審是臺北文學獎的最大獎項,由廖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奪得。作者以樸實的文字深化家庭書寫的題材,藉由描述一位無法進入社會的弟弟,勾勒出家庭成員之間的生命樣態。作品呈現一種非常態的私密情境,卻能藉由高度的自我坦露而喚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決審委員盧郁佳更在本書推薦序大膽評價「這或許是張愛玲散文〈私語〉以來最冒犯的家庭書寫了。」。

 「第22屆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都收錄於《泊岸文字島:第22屆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中,並且已刊登於活動官網,提供民眾瀏覽閱讀。更多資訊請至臺北市文化局─設計臺北粉絲頁臺北文學獎官網查詢。得獎作品將透過本市公車捷運、廣電媒體、劇場等多樣媒介與讀者分享,更多文化活動訊息可至臺北市文化局臉書專頁查詢。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