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臺文館推香港文學 兩地文人連儂牆留言發聲


新網記者林彥才台南報導
2020/1/17 下午 04:52:16 / 經史子集

 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辦「追憶我城—香港文學年華」特展,展出金庸、也斯、西西等作家的藏書、手稿、剪報,並架設數位連儂牆,精選數十句臺港文人的留言,持續聲援港人爭取民主。今(17)日在樂團演唱《花樣年華》、《願榮光歸香港》等歌曲中,展覽熱鬧開幕。當日於臺文館第一會議室舉行座談會,由館長蘇碩斌與香港教育大學副教授陳智德主持,6位臺港學者與會討論。

自左至右為詩人李魁賢、應鳳凰、陳智德、陳國球、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葉倬瑋、盧偉力出席開幕儀式。(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
 這次特展由香港教育大學提供素材,臺文館策畫敘事,蒐羅百年來香港各種作家的書寫力。展期即日至至5月24日。展覽入口以香港茶餐廳為主題情境,透過牛油多士、絲襪奶茶等「文學菜單」趣味引介臺港作家的創作。展場也輪播多部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影像中還可見到梁家輝、陳慧琳、Beyond樂團等巨星身影。

 蘇碩斌表示,香港的市井活力,並沒在1840年代英國殖民勢力後垮掉,也沒在1945年戰後中國文人南來之後消散,而是慢慢的,吸納粤語、英語、中文的語境,不停寫出奇特的東西。觀看展覽,你會走過張愛玲〈燼餘錄〉的戰後、走過馬朗《文藝新潮》的現代主義、走過「三及第文體」與「三毫子小說」還有言情和武俠的超強類型文學、走過西西《我城》拷問自己的身份認同。

 文學發展往往深受時代影響,展覽也回顧香港歷史,上至鴉片戰爭割讓港島,下至去年掀起的反送中浪潮,都在展覽中即時呈現。展覽最後也設置一整面數位連儂牆,摘錄楊佳嫻、胡晴舫、宋尚緯、任明信等數十位臺港兩地文人的詩文聲援,民眾以手機掃描QR Code即可加入留言,與作家共同為港人打氣。

 展覽運用大眾熟悉的香港美食與流行文化,深入淺出引介文學發展,展現殖民、冷戰、主權移交之下,香港作家以健筆辯證自我認同的過程。在香港文學的風景中,更少不了臺灣文人的書寫,臺文館搜羅書寫香港的臺灣文學作品及刊物,展現另一種穿梭臺港兩地的視野。民眾熟悉的武俠小說,也在特展中詳細介紹。臺文館特別從香港借展《神鵰俠侶》1959年初版典藏,當時小說還在報紙上連載,為了打擊市面上的盜印本而搶先出版,反映金庸小說受到熱烈歡迎。

「追憶我城—香港文學年華」特展合影。(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
 提出「我城」一詞,影響香港人自我認同的作家西西,小說作品《我城》最初在報紙連載的剪報收藏,也在展覽中現身。仔細一看,當時香港《快報》的專欄上方竟是以「中華民國」紀年,也反映主權移交之前,左派、右派報紙相互爭言的時代印記。

 起於偏安島嶼的微光,顯露左右僵持的鋒芒,穿過通俗閱讀的浮光,衝出身分認同的星火。My City我城,已成為Our City眾志成城。臺灣人應該記得,香港文學奮力發聲、擺脫迷霧,與我們咫尺相望。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經史子集
採訪:林彥才 日期:2020/1/17 下午 04:52:16
關鍵字:臺文館,香港,蘇碩斌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林彥才報導
林彥才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