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現在時間

樊曼儂策畫"第6屆國際長笛藝術節"即將開幕 北高7場音樂會聆聽台灣嶄新長笛聲音

 《TIFF長笛無極限-開幕協奏曲之夜》將於4月28日在國家音樂廳,由廖國敏指揮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演出,以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前奏曲為「第6屆國際長笛藝術節」揭開序幕。

長笛教母樊曼儂宣布第6屆國際長笛藝術節起跑。(歸鴻亭攝影)
 長笛教母樊曼儂表示,疫情不影響3年1次臺灣最大的長笛盛會,縱使國外藝術家無法前來,臺灣傑出的長笛演奏家反而能藉此機會擔綱展現實力。她說明過去歷屆的長笛藝術節策劃軸心從古典、浪漫再到現代音樂,今年則聚焦於現代音樂,大膽納入多首在臺首演的作品,更難得邀請到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協力4月28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出開幕音樂會。

 國臺交團長劉玄詠強調,非常高興能與曾是資深國台交長笛首席樊曼儂主持的國際長笛藝術節合作,為藝術節開場演出。長笛家莊清霖介紹,樊曼儂被尊稱為臺灣「長笛教母」,其實文化界稱呼對藝術卓有貢獻者都尊稱為先生,如女作家林海音人人都尊稱她為「林先生」,樊曼儂被尊稱為「樊先生」當之無愧。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團長劉玄詠強調,非常高興能與曾是資深國台交長笛首席樊曼儂主持的國際長笛藝術節合作。(歸鴻亭攝影)
 《TIFF長笛無極限-開幕協奏曲之夜》在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前奏曲一開始的長笛獨奏中揭開序幕,此曲以象徵派詩人史提芬.馬拉梅的田園詩《牧神的午後》為靈感而寫成,是最初讓德布西聲名的不朽傑作。

 其次卡爾.尼爾森的《長笛協奏曲》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長笛作品之一,在本次藝術節中將由新世代長笛家楊智越演出。楊智越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目前留學於巴黎師範音樂院,是臺灣正邁向高峰的青年菁英長笛家。

《TIFF長笛無極限-開幕協奏曲之夜》由廖國敏指揮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演出。(歸鴻亭攝影)
 開幕音樂會的下半場將接連演出兩首全臺首演的曲目。首先是為電影《不可能的任務》所作,耳熟能詳又緊湊萬分的主題曲的阿根廷當代作曲家席夫林作品。席夫林雖為俄羅斯猶太裔,出生於阿根廷的地緣情感,在他為長笛與管弦樂團而作的《加勒比海協奏曲》中可見一斑。 這齣協奏曲的3個樂章中,時而熱情張揚時而悲泣扣人心弦,弦律和節奏上大量取材自南美洲,全曲籠罩在濃厚的熱帶氛圍中。曾獲波蘭Micha Spisak國際音樂大賽第3獎專研當代音樂的長笛家廖薏賢,也在古典音樂中開啟她與現代音樂的連結,曾多次帶來臺灣首演的當代作品,此次演譯這首熱情的《加勒比海協奏曲》,令人期待。

 另外壓軸則是舒霍夫為長笛、鋼琴與管弦樂團而作的雙重協奏曲,由長笛家胡志瑋與鋼琴家汪奕聞合作,這首雙協奏曲完成於1927年,舒霍夫運用大量的爵士元素與繁複的節奏,它有著特別的編制,弦樂團、兩把法國號與兩項獨奏樂器長笛與鋼琴。

《TIFF長笛無極限-開幕協奏曲之夜》演出陣容。(歸鴻亭攝影)
 留法、瑞士的長笛演奏家胡志瑋,榮獲第7屆義大利羅倫佐國際長笛大賽銀牌獎,2009年更同時拿下臺灣長笛協奏曲大賽總冠軍、觀眾票選獎與國人作品演奏3項大獎的殊榮。鋼琴家汪奕聞是第6屆日本仙台國際音樂大賽亞軍暨觀眾獎得主,擁有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鋼琴演奏博士、美國西北大學音樂院音樂藝術博士,畢業於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和新英格蘭學院。兩人皆以演奏活躍於國內外樂壇,此次就以舒霍夫為長笛、鋼琴與樂團而作的雙重協奏曲同臺炫技。

「第6屆國際長笛藝術節」啟動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第6屆國際長笛藝術節」為期10天,自4月28日開幕音樂會起共計將在北高演出7場音樂會,將跨越古典、現代、爵士、即興、跨界,展現臺灣長笛界眾菁英們的優秀實力與無極限的可能性,一同演繹新時代的聲音。系列活動至5月9日北高7場音樂會,在當今的時代裡,聆聽台灣新的長笛聲音。


麻念台

作者介紹

留言版

留言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