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現在時間

"2022臺灣美術院院士大展"開幕 李永得承諾給予最大支持

 文化在臺灣是甚麼,夜市雞排是否漲價?每年的躦媽祖轎底?還是選舉前每黨候選人逢廟必拜?藝術在臺灣地位的高度,始終被視為在流行文化和商業模式掛帥下不被真正重視,從事精緻藝術創作者的保障何在?政府是否真正照顧過藝文從業者?

文化部長李永得在「2022臺灣美術院院士大展」說明文化部替藝術家爭取藝術品交易得採分離課稅。(歸鴻亭攝影)
 文化部長李永得今(12)日在臺灣美術院於國立國父紀念館一樓博愛藝廊舉行「2022臺灣美術院院士大展」開幕儀式上,對臺灣美術院過往在民間美術藝術發展上的貢獻予以肯定,該院曾舉辦多次國際交流更願意給予最大支持,特別說明文化部持續推動各項視覺藝術政策,包含近期的藝術品交易得採分離課稅。

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黃光男強調臺灣美術院是臺灣的藝術品牌,還要做到有品質。(歸鴻亭攝影)
 李永得表示,在平面藝術方面,該部針對作品買賣的稅制問題,已經與財政部達成共識,依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第29條規定,自110年5月21日起,經文化部認可之文化藝術事業,在我國境內辦理文物或藝術品之展覽、拍賣活動,可向該部申請核准,就個人透過該活動交易文物或藝術品之財產交易所得,由該文化藝術事業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於給付成交價款予出賣人時,按其成交價額6%為所得額,依20%稅率扣取稅款,免依所得稅法規定課徵所得稅。

版畫家廖修平是臺灣美術院創辦的最重要推手。(歸鴻亭攝影)
 經文化部認可之文化藝術事業於辦理展覽或拍賣活動開始前1個月,可向文化部申請個人透過該活動交易文物或藝術品之所得採分離課稅,經相關機關審查核准者,即可按成交價額6%計算財產交易所得額,依20%稅率扣取稅款並辦理扣繳憑單申報。出賣人如為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該文化藝術事業應另取得出賣人同意採分離課稅之書面文件,出賣人不須將該交易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總額。

前文化部長洪孟啟也讚許創辦的王秀雄與廖修平極有遠見成立臺灣美術院。(歸鴻亭攝影)
 李永得說明,過去財政部認為平面藝術家作品買賣認定其「創作成本」如畫紙、顏料等僅占約3成,因此書畫家的費用率為30%,個人出售自行創作書畫作品收入如無法提示相關成本費用者只得減除30%必要費用後之餘額為所得額,併計當年綜合所得總額申報繳納所得稅。

臺灣美術院院長江明賢除將加強規劃國際性交流,希望儘快設立「臺灣美術院獎」。(歸鴻亭攝影)
 這種稅制對拍賣藝術家作品的收藏家來說,目前財產交易所得採分離課稅方式,僅課稅1.2%,簡直是替常用購置藝術品來富人洗錢節稅,卻罔顧辛苦創作藝術家生計的做法缺乏「稅賦公平正義」。這次文化部終於經過1年多與財政部諮商溝通,上個月17日通過藝術創作者符合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得採分離課稅,替藝術家爭取實質權益。

臺灣美術院執行長李振明(右)向李永得(中左)介紹江明賢(左)畫作。(歸鴻亭攝影)
 前行政院政務委員,更曾擔任臺灣藝術大學校長、國立歷史博物館與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橫跨中央與地方政、學兩界的黃光男則認為,文化藝術是國家的軟實力,他曾向政院爭取藝術家賣畫賺錢不多能否5年免稅,但被否決,而過去也因為政府向拍賣公司交易課以遠更於香港與大陸的重稅,造成所有重量級拍賣公司從臺灣撤退前往香港交易,聽說每年交易量達港幣100億,臺灣重稅制度卻徵不到這些稅收,直到去年才修法,但能否讓這些國際性拍賣公司回來還有待觀察。

李永得欣賞國立台灣美術館,也是臺灣美術院院士梁永斐的書法作品。(歸鴻亭攝影)
 黃光男指出,臺灣美術院是臺灣的藝術品牌,能成為該院院士,是在美術領域得到最深度、廣度與高度的地位,日本、韓國或法國都有政府支持,為甚麼臺灣美術院只是民間身分,過去曾出國交流展出多次,呼籲社會與政府應該支持,而臺灣美術院除了有品牌還要做到有品質,才能成為臺灣最高藝術品牌。

自左至右為江明賢、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李永得、廖修平與李振明觀賞曾長生畫作。(歸鴻亭攝影)
 前文化部長洪孟啟也讚許創辦的91歲王秀雄與87歲的廖修平,極有遠見成立臺灣美術院。該院原隸屬於1993年廖修平主導創設的巴黎文教基金會,於2010年由臺師大校友王秀雄﹑廖修平﹑傅申﹑何懷碩﹑江明賢﹑黃光男等教授發起成立財團法人臺灣美術院文化藝術基金會,借鑑於歷史超過一百年以上以東京藝大教授為主之「日本美術院」對日本美術界之貢獻,以及對年輕畫家之栽培提攜,從事美術創作與理論究,並促進國內產學官合作,拓展國際與兩岸間藝術交流,資源共享,以推動並引領提昇台灣之美術發展;由於中央研究院並沒有美術院士之設立,臺灣美術院期望成員皆以「美術院士」之頭銜遴聘以彌補官方未設立之不足。

李永得注意展件中亦有理論著述。(歸鴻亭攝影)
 在這種期許下,令人回想1928年於南京成立的國家級最高學術殿堂中央研究院,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設立14個研究所,大都偏數理工程生命科學,人文部分較偏歷史語言國學考古,沒有藝文類別,2020年10月時有院士計278人,其中數理科學組69人、工程科學組58人、生命科學組93人,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則只有58人,明顯重理工輕人文,而難道文化藝術除了創作不需要理論支撐?戲曲民俗藝術學者曾永義雖然是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是該院第一位戲曲院士,視覺藝術領域甚至其他音樂、舞蹈等領域卻付之闕如。

「2022臺灣美術院院士大展」開幕式。(歸鴻亭攝影)
 文化部是否思考,如同向財政部為藝術家爭取實質降稅的模式,雖然花費年餘折衝協調,終於為藝壇做了有形的服務,也嘗試向中央研究院據理力爭,設法增加藝文類別的研究所,讓藝文界也能在國家最高學術殿堂擁有院士的無形名譽地位,是李永得可以思考的一個問題。

 臺灣美術院院長江明賢表示,去年1月接任這個職務,認為院士都具備教授資格、學術主管、美術和博物館館長,甚至揚名國際者等資歷,期望在現任執行長李振明努力下,能加強年輕藝術家之栽培提攜,做到世代傳承工作,希望儘快設立「臺灣美術院獎」及建立台灣美術院的美術館。另外,臺灣美術院也將規劃國際性交流,獲得文化部長李永得口頭支持會給予較高補助,更期盼加強進行。

「2022臺灣美術院院士大展」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臺灣美術院即日起至3月21日的「2022臺灣美術院院士大展」,由47位院士包括王秀雄、廖修平、江明賢、黃光男、陳銀輝、鄭善禧、傅申、林章湖、薛保瑕、洪根深、白適銘等多位藝術家,聯合展出油畫、水墨、書法、版畫及藝術評論等44件作品、33件著作。展後將巡迴臺東、澎湖、嘉義等地繼續展出。


麻念台

作者介紹

留言版

留言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