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現在時間

推動文化跨域與國際合作-全國文化會議議題總整與政策建議系列報導之三

 數位化已相當大程度改變了當代文化發展的路徑與景況,並顛覆過去對文化展業的定義,並劃出一大塊的新興內容產業,這個變形蟲式的蛻變,幾乎沒有辦法預知在不久的將來,文化產業會是甚麼樣的面貌。加上疫情對全世界的衝擊,不僅改變了消費習慣與工作模式,更對於未來的商業模式、人際關係與居住遷徙,產生無法前所未有的變動。因為領域與國界的模糊化,台灣的文化的推展如何利用科技的工具與國際合作推衍出未來方向。

探照文化創辦人兼執行長李明璁代表團隊「推動文化跨域與國際合作」給與建言。(王伊文攝影)
 關於推動文化跨域與國際合作的議題上,探照文化有限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李明璁與台北藝術大學校長陳愷璜及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教授兼圖書館館長黃世輝,針對問題研議分析後,對於政策給予建議。

全國文化會議這場推動文化跨域與國際合作的議題。(歸鴻亭攝影)

  1. 推動科技文化跨域轉型應注意的重點趨勢上,數位化的問題的「內容」乃至「使用」,產生了哪些變異、挑戰與機會。在文化探索上,應持續建置各種複合式性網站與APP使文化探索系統化與更便捷。讓文化的產生更加普羅化與趣味化,人們不限於時空便可學習與創作。文化募資上更加多元化與共享化,對於傳統的投資與行銷,增加素人出線的機會。文化研究上,由社群與串流服務所衍生的大數據,可以跨界運用。在文化服務上,應融入企業與生活,帶來文化科技發展的市場機會。
  2. 政府應建立「國家記憶庫搜尋與利用便捷性優化計畫」、「民間設立文化募資平臺獎勵措施」與「優質文化服務獎」。以應對科技文化跨域轉型時代趨勢
  3. 永續發展的目標追求,文化如何有效作為促進跨域的媒介?應以各種文化手段和工具作為創新行動,積極介入協助政府和民間達成環境友善、社會關係與公司治理ESG作為永續的指標。以文化藝術或社會設計為媒介,有效串接跨部門資源,共同達到永續發展目標SDGs。文化部及相關部會應推動文化與科技或永續發展之跨域合作,建立「跨國文化創新之交流補助計畫」、藉由「文化跨域實踐SDGS之補助計畫」,以SDGS為表演藝術的內容主題,演出的製作過程落實SDGS的實踐。
  4. 國家品牌的目標設定上,如何強化文化輸出的整體戰略,需具體釐清有「臺灣」辨識度的文化內容或產業定位,及臺灣在全球文化(文化經濟與科技)版圖裡,所希望扮演的角色,才能形塑差異品牌認同的文化內容。扶植對象應擴大到「文化在多元內容與科技跨界的創新領域」。關於補助的標的與項目、乃至申請與核銷流程,亟需調整,使之更符合產業實況、現實需求與未來趨勢。藝文補助應該更開放多以「執行一個整合性的計畫」為單位。積極鼓勵跨國合作的整合性計畫,亦即不單只是補助出國演出,更要補助跨國跨界共創、而有跨國TA與新興市場潛力的團隊。應建立「整合型藝文創作獎勵計畫」、「文化團體跨國合作獎勵計劃」,在國家品牌發展方面,可以參考日本的COOL JAPAN計畫。
  5. 文化跨域的基礎法制上,如何與時並進處理智慧財產權相關議題上,是各個文化大國持續積極面對處理的關鍵課題。在面對現行的版權管理辦法與新型態的盜版侵權的界定與防範以及數位串流分潤等項目,政府介入不易,但如何使用公權力促進行協商,推動公平合理又鼓勵創用的機制,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可參考日本近年改革,開始從「促進應用」而不只是「保護原作」的角度出發。建議文化部應建立「NFT與串流對文化發展影響評估計畫」、「文化創新之應用促進發展計畫」。
  6. 在國家形象的普世深植上,文化外交與國際合作如何更主動出擊。「文化外交」是最佳的手段,以可辦視的台灣國家形象,靈活有彈性、且快速效率地回應世界局勢與國際議題。建議文化部應建立「重要文化輸出對象國家之文化產業研究計畫」,而文化外交必須讓所謂的「國際化」更加深化,而不只是「做國際宣傳」或「出國展演」,發展更具系統性的出口導向策略。
  7. 推動跨域的基礎扎根-在地如何面朝世界積極培力?目前臺灣中小學和高職都缺乏系統化的文化創作早期培育,應將世界成功的做法,納入學校教學環節,並可透過線上教材的編篡,可以廣泛運用。從在地社區的視角來看國際合作,如日本311震災後,臺灣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持續與日本東北災區有許多交流。扎實地透過文化跨域與促成了國際合作。


王伊文

作者介紹

留言版

留言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