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現在時間

NSO準.馬寇爾攜手小提琴家五明佳廉合作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

 由國家交響樂團(NSO)音樂總監準.馬寇爾(Jun Märkl)攜手小提琴家五明佳廉(Karen Gomyo)的「琴牽.孟德爾頌」音樂會音樂會,11月4日將與NSO共同呈現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同場還有孟德爾頌的兩首作品《芬加爾岩洞》序曲以及A大調第4號交響曲《義大利》,以及1分鐘交響曲作曲計畫的蔡倍萱《豐神》世界首演。

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準.馬寇爾介紹「琴牽.孟德爾頌」音樂會。(歸鴻亭攝影)
 準.馬寇爾表示,這是與NSO第1場全孟德爾頌作品的音樂會,而孟德爾頌也是本樂季的重點主題之一。音樂會的開場將帶來孟德爾頌的《芬加爾岩洞》序曲,芬加爾岩洞是蘇格蘭非常重要的景點之一,此曲亦在描寫蘇格蘭的地貌,當海水流進洞穴時,會帶來聲響折射和視覺上的變化,孟德爾頌與友人來訪此地時,受到很大的啟發。接著演出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也很清新的作品,可以說是完全為小提琴量身定做的完美作品。這首作品的創作起源是孟德爾頌的義大利之旅,孟德爾頌曾說當時是他人生最快樂的時候。最後,音樂會將以A大調第4號交響曲《義大利》劃下句點,相信以這樣的作品來結束,能為樂迷朋友帶來滿滿的感動。

 他介紹這次合作的小提琴家五明佳廉是非常出色的年輕小提琴家,擁有絕佳的技巧及音色。這首合作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算得上孟德爾頌創作的巔峰,這個作品在樂曲開頭、華彩裝飾段落以及樂章轉換3者間都有很大的突破。孟德爾頌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是1838年夏天孟德爾頌寫給其小提琴家好友大衛(Ferdinand David)的作品,在1845年首演後獲得空前的成功,深受小提琴名家以及愛樂者們的喜愛,成為小提琴家一生必演出之曲目。

小提琴家五明佳廉演奏神情。(歸鴻亭攝影)
 五明佳廉則說,「非常開心來到臺灣,這是我第一次跟NSO合作,之前曾和馬寇爾總監合作多次,培養出非常好的默契,孟德爾頌花了很多年時間譜寫《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是一部非常完整也很流暢的作品,很期待本周五與NSO的合作。這次我使用的是史特拉第瓦里Aurora, ex-Foulis名琴,於1703年製造,對於這把小提琴來說,我是它生命中的過客,希望能用這把小提琴,為大家帶來美好的音樂盛會。」 

 五明佳廉出生於東京,並在蒙特婁以及紐約開始其音樂事業。她曾在歐洲與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英國BBC交響樂團、法國國家廣播交響等知名樂團合作演出。她也已在北美建立名聲,例如紐約愛樂、芝加哥交響樂團以及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樂團等。芝加哥論壇報(The Chicago Tribune)曾對五明佳廉提出這樣的評價,「…一位對音樂有很好的掌握、生氣蓬勃以及全心投入的一流音樂家。」五明佳廉近年來也致力於演出現代音樂,她曾在2018年與芝加哥交響樂團以及埃薩-佩卡.薩洛寧(Esa-Pekka Salonen)合作首演塞繆爾.亞當斯(Samuel Adams)的作品《室內樂協奏曲》(Chamber Concerto),大獲好評。

 上半場樂團演出孟德爾頌《芬加爾岩洞》序曲,此為孟德爾頌於1829年造訪英國斯塔法島(Island Staffa)與島上知名的芬加爾岩洞(Fingal's Cave)時所寫下的作品。這部經典的序曲在德語地區仍習慣稱為《赫布里底群島》(Die Hebriden),但在英語地區,則以《芬加爾岩洞》(Fingal's Cave)為人所知。而1分鐘交響曲作曲計畫的作品《豐神》,為作曲家蔡倍萱以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作爲樂曲發想進行之創作,是一首將布農族音樂內化後出現的全新音樂作品。

準.馬寇爾與五明佳廉合照。(歸鴻亭攝影)
 下半場樂團將演出孟德爾頌A大調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此曲為孟德爾頌在1830年10月前往義大利旅行時所寫下的作品。作品於1833年完成,5月13日於倫敦首演,雖然演出廣受好評,他的好友克林格曼(Karl Klingemann)也認為這是他生涯最佳創作,但孟德爾頌生前並未出版這部作品,也不斷修改後3樂章。直到1851年,孟德爾頌過世後,後人才將樂譜付梓,並依他生前的書信內容將樂曲題名為《義大利》。


麻念台

作者介紹

留言版

留言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