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現在時間

水墨創作新銳畫家周姿廷膠彩紙本創作 探究生命等待靈感降臨親身經歷

 專業藝術創作,就讀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水墨創作研究所即將畢業的水墨創作新銳畫家周姿廷,今(3)日在藝坊文化空間舉辦「周姿廷個展」茶會,介紹她就讀時的創作共14幅作品。

周姿廷舉辦「周姿廷個展」,展出重點是十人十像系列。(歸鴻亭攝影)
 周姿廷表示,這次展出作品以膠彩紙本創作為主,特別重要是十人十像系列4件一組源自於她回溯自己的親身經歷,觀察到出現於「人」此一群體的生命當中具有相似性的時刻,例如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刻,會有等待靈感降臨的想望降臨到個體的意識當中,這個想望甚至夾帶著一些不屬於自身過去經驗的記憶,好比說某個等待神諭的高跪姿人像,或者是敲醒沉思牛頓的蘋果,而這些不屬於自身經歷的記憶,總會在不經意中左右個體的想法或抉擇,為了明晰這些記憶,或者說,這些具有共相性的個體需求和個體之間的運作關係,她試圖在十人十像此一系列當中,運用個體與其他畫面構成元素進行經歷這些時刻的個體的編排與呈現。

周姿廷與《前往終南山的人》、《等待靈感的人》合照。(歸鴻亭攝影)
 其中《等待靈感的人》描寫求索枯腸,想必這是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的經驗,不僅只有藝術家會有靈光一閃的需求,在思考人生重大選擇的時候、在為研究找出突破口的時候、甚至是工作中面對大型計畫案的時候,一個等待靈光的形象就如此地鮮明。周姿廷以兩個系列探討人生中的共向性時刻,來記錄作者對「人」的觀察與體悟,而這件作品,正是以一個人的形象、一片象徵著靈光的紅與文字、一顆枯石,組構出等待靈感此一心靈狀態的內在視境,並企圖以此圖像召喚讀者心中的經驗與共鳴。

周姿廷與《回首過去的人》、《渴求頓悟的人》合照。(歸鴻亭攝影)
 《前往終南山的人》則有另一種意境。終南山是中國文學有識之士們寄予豪情與飛黃騰達想望的靈山,只要到此靈山中隱居的閒士們,必然會有識才貴客上門求才,常此以往,佳談使終南山衍伸為人們祈求仕途亨通的代名詞。周姿廷認為,人們在生活當中,必定有那麼一個時刻是想要他人肯定自己、讓自己的價值在社會上受到認可,作者深刻的體會到此一渴望,便以前往終南山為題,創作出一幅以終南山和前往終南山的人為主要構圖的作品,元素簡單卻能夠明確地將「追求成功」此一意念表達出來;終南山就是成功的應許之地,而揹著行囊踽踽前行的形象就是每一個經歷過此一想望的個體。

周姿廷說明這次展出作品以膠彩紙本創作為主。(歸鴻亭攝影)
 而《渴求頓悟的人》隱喻人們對神性依歸的渴望,就像對父母親懷抱的溫暖感到依戀,是一種刻畫在血液裡的需求。在畫作中中以光明燈、剃度的人和流瀉的光為主要的畫面構成,在光明燈那兒,傳達出眾生透過點光明燈保平安的舉措中所透析出的心靈依歸意象,倒錯散置的光明燈重複的出現在畫面當中,營造出一種節奏感;流瀉的光在散置的光明燈中隨意的流淌,一如神性在群體的意念間流轉,有的人是散播者,有的人是傳承者;在剃度的人那裡,臉譜中眉眼間的圓點表示著他棄俗的意向,他釋放著和光相近的頻譜,就像在朝夕間尋找另一半的螢火蟲,渴求著成為光的頃刻到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名譽教授袁金塔介紹周姿廷作品。(歸鴻亭攝影)
 《回首過去的人》直指那些將目光停留在自己身上的人群,周姿廷指出,有趣的是人們似乎走到人生中的特定階段時,會有將注意力回拋到自己身體所記錄的那些過去時間裡的傾向,這也就和總是向外看、總是打算著未來的另一些人群有了奇妙的反差,有感於此種回望視線的奇異性,作者借用了薄邱尼對身體的雕塑概念和米羅對事物的抽象性符號書寫,組構出一幅向身體內部凝視的形象,並在身體內部以各式的符號描繪出日、月、結繩記事、男女等概念。

周姿廷膠彩紙本創作探究生命等待靈感降臨親身經歷。(歸鴻亭攝影)
 這是周姿廷第3次個展,今年在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臺中松風閣與臺灣師範大學水墨創作組論壇多項聯展,入選第十一屆綠水賞,並餐與藝象萬千日本大阪、京都市立美術館巡迴聯展。


麻念台

作者介紹

留言版

留言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