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9 下午 10:32:02 / 文化藝術
台灣本土音樂好手首演韋伯歌劇"魔彈射手"
50年前還是黑膠唱片時代,不知是鳴鳳還是第一,那時一張古典翻版唱片才新台幣8塊半,在公館東南亞戲院看完連演兩部二手電影後旁邊的唱片行可以看著目錄挑作品,還可以一張張試聽,常駐足半小時反覆在33右3分支1轉的唱盤聽著有炒豆子聲的音樂,最終視還剩多少錢謹慎挑一、兩張,印象中極奢侈是忍受兩天肯饅頭省下錢買整套3張的韋伯歌劇《魔彈射手》。
|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導聆韋伯歌劇《魔彈射手》。(歸鴻亭攝影) |
當時還在矇矇懂懂摸索欣賞古典音樂的慘綠年華,挑的是旋律好聽而還算不上對音樂家背景與作品本質有多深度瞭解,大抵是買了唱片再翻閱珍藏的天同出版社《管絃樂欣賞》做初步了解,或是再到圖書館找這部作品資料,知道這是從古典到浪漫之間,橫跨貝多芬到華格納的重要歌劇,也是義大利、法國歌劇當道時,開始以德文創作的歌劇。
|
《魔彈射手》男主角王典(左)與女主角蔣啟真。(歸鴻亭攝影) |
今(9)日前往高雄衛武營觀賞均由台灣本土聲樂家擔綱演出的《魔彈射手》,從年輕時租VHS袋子觀看,到有能力出國觀賞過任何一雌歌劇,先天主觀認定西洋歌劇就是老外演唱,就如京劇應該中國人唱念做打一樣,就算台灣的「歌劇之父」曾道雄曾首創中文歌劇,感覺就是黑頭髮黃面孔的東方聲樂家把西洋歌劇譯成中文,就算戴著假髮穿著古裝唱起來應是有不倫不類的感覺,就像音樂學學者韓國鐄在其著作中討論「中樂西奏、西樂中奏」那麼怪異,試想理查‧史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開始的段落,如果用二胡與嗩吶演奏,效果搭配在史丹利‧庫柏力克《2001太空漫遊》畫面會多麼怪異、而京劇經典劇碼《龍鳳呈祥》西皮慢板改為管絃樂伴奏,讓聽習慣的戲迷難以承受。
|
《魔彈射手》主角群謝幕。(歸鴻亭攝影) |
這場《魔彈射手》除導演是老外,從指揮簡文彬、樂團北市交到所有舞台上的歌者全是在地音樂家,但整場就是西方歌劇氛圍,台灣本土藝術家幾乎大都受過西方正統音樂教育,尤其能擔綱這次衛武營成立5周年大戲的幾位聲樂家,以及考入北市交的所有樂手,都可以完全復刻原版《魔彈射手》。
|
《魔彈射手》全體演員謝幕。(歸鴻亭攝影) |
其中當被〈獵人合唱〉吸引買下3張黑膠唱片的印象重新在衛武營歌劇院響起,就回憶那個摸索音樂年代喜歡聽銅管樂器法國號能象徵獵人、森林等意象的音質特色,為了再聽這種感覺,從《魔彈射手》〈獵人合唱〉洗禮過,花許多時間終於找到布魯克納《第4號交響曲》「浪漫」裡第3樂章森林狩獵號角主題,再到華格納樂劇《尼部龍指環》,串聯學習欣賞西方浪漫派音樂的那段歷程。
至於其餘舞台、服裝與燈光設計當然有與傳統版本大異其趣的進化,則可以找到太多專家評論,不勞非音樂科班者妄斷評論,想親自觀賞者仍可以選擇9月15日至17日到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體會這齣德意志風格的重要歌劇《魔彈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