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現在時間

"2023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登場

 科技發展不斷,新興技術對人類的生活、習性、觀念與行為帶來巨大影響,同時也對各領域的創作者帶來衝擊,因此對於全新的挑戰,藝術家如何審視與應用這股潮流,碰撞出新的創作能量。兩年舉辦一次的聲響藝術節今年邁入第3屆, 「2023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由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主辦,台灣聲響實驗室和IRCAM共同策畫,在聲音新科技上結合音樂和聲響外,還擴展結合VR、舞蹈以及當代藝術,總共推出46個節目、80組作品,除台灣外藝術家外,吸引了法國、德國、日本、澳洲、阿根廷等共200多位創作者、表演者與技術專業人員參加。節目共分為「當代音樂/聲響」、「VR新聲境」、「舞蹈聲響」、「展演跨域」、「詩與聲響」及「校際單元」等6大單元。

台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長彭俊亨表示我們應該如何透過科技讓台灣文化產出的品質與數量提升。(王伊文攝影)
 台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長彭俊亨表示,在數位科技下,我們如何在科技環境下去建構更多人參與的文化供應,如何透過科技讓台灣文化產出的品質與數量同時提升。過去5年C-LAB致力於國際交流、人才孵育、國際合資或合製、技術交流上都有顯著的成效,這都是國內外人才跨領域協力合作,結合軟硬體累積的創作能量。這次希望透過「2023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體現前瞻及實驗性的豐碩成果。

自左至右為詩人鴻鴻、清水高中組長李綺恬、陽交大教授董昭民、執行長謝翠玉、彭俊亨、台中歌劇院經理王偉齡、衛武營組長黃緯騰、北藝大系主任吳思珊與助理教授陳家輝。 (王伊文攝影)
 本次「2023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各單元的亮點分別為:

  1. 「當代音樂/聲響」單元,與龐畢度中心之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IRCAM合作將1927年經典科幻默片《大都會》(Metropolis)電影,重新編制結合室內樂團、電子音樂,呈現沉浸式環繞聲場的版本。
  2. 「VR新聲境」單元,有台灣聲響實驗室與台中國家歌劇院共製,由新媒體藝術家謝文毅、肢體藝術家趙亭婷及作曲家黃祈諺合創的NTT × C-LAB《出體》,以虛擬實境(VR)科技藝術,呈現靈魂離開肉體後的未知經驗。
  3. 「舞蹈聲響」單元有C-LAB和IRCAM國際共製作品《R》,結合編舞家田孝慈、林祐如和音樂家林梅芳,透過視覺與聽覺共構運動肢體和各式律動線條,體現疫情期間介於「停滯」與「重啟」之間的蓄勢待發。
  4. 「展演跨域」單元推出當代藝術和科技跨界的作品,包括陳界仁最新錄像《風摧肉身》,延續過去思考政治科技與文明的創作核心。陳乂的《鎏/》將雷射與動態捕捉融入表演藝術中--等等。
  5. 「詩與聲響」單元,特別邀請詩人暨導演鴻鴻策畫,以文字作為感知媒介,呈現王榆鈞、幽法樂團、黃苓瑄及區若思(Ross Aftel)×林映辰×納賓分別以鴻鴻、羅智成、阿米、謝旭昇、林亨泰等詩人的作品,在當代聲響和現代詩之間激盪火花。
  6. 「校際單元」除了持續與北藝大、國師大、陽明交通大學的音樂與科技系所合作外,也邀請香港演藝學院、清水高中音樂實驗班的學生自創作品演出。
 除了展演節目,也透過國際論壇探索聲響科技、AI人工智慧、沉浸技術、聲音空間化等新趨勢,以及以工作坊實際操作分享跨機構合作與聲音科技教育的經驗。

與會貴賓和參與藝術家合影。(王伊文攝影)
 展演時間即日起至11月19日止,演出地點遍及北中南各館舍空間,並與再壹波藝術節、台東聲音藝術節、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台灣科學節策略串聯,相關資訊請上C-LAB官網及臉書查詢。


王伊文

作者介紹

留言版

留言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