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現在時間

水產試驗所開發成功深海紅寶石赤鯥人工繁殖技術

 2024年初水產試驗所迎來重要研究成果,俗稱紅佳夢的赤鯥(Doederleinia berycoides)人工繁殖技術開發成功。水試所為因應漁業資源匱乏趨勢及提升我國養殖產業競爭力,啟動資源增裕計畫,擬定數種沿近海重要物種進行研究,繼2022年黑䱛、2023年康式馬加鰆之後,2024年接續完成赤鯥之繁殖技術研發,目前已可穩定蓄養由深海採集之種魚及透過人工授精技術孵化魚苗達3公分以上,作為增裕我國沿近海域漁業資源及厚實養殖技術實力之重要基礎。

水產試驗所沿近海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主任翁進興宣布赤鯥人工繁殖技術開發成功。(歸鴻亭攝影)
 水試所沿近海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主任翁進興表示,赤鯥俗名紅喉、紅加網,屬發光鯛科(Acropomatidae)之一種,在全世界分布海域為印度-西太平洋區域,為臺灣沿近海域大陸棚斜坡高經濟價值之魚種,主要棲息於水深100~600公尺,以釣具、刺網及底拖網捕獲,目前全世界僅日本於2013年初次透過野生種魚的採集以人工授精的方式完成種苗孵化與穩定培育並逐年進行魚苗放流。

水產試驗所沿近海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賴繼昌說明人工繁殖過程。(歸鴻亭攝影)
 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賴繼昌說明,水產試驗所研究發現,本魚種雌、雄魚體型差異大,平均體長分別為31.8 公分及24.2公分,而28公分以上幾乎為雌魚,9-10月為生殖高峰。因為色澤討喜且具極高經濟價值的白肉魚,大型個體產地全年平均價約落在每公斤1400-1700元間,魚價好時,甚至有每公斤近2千元的價格,肉質細緻且油脂豐厚具清香,以簡單的乾煎、蒸煮或火烤即可呈現其風味,此外亦是生魚片及壽司店極受歡迎的高檔食材,在日本素有「白身のトロ(白身鮪腹肉)」之美譽足見對其之重視。

赤鯥成魚與他們的寶寶。(歸鴻亭攝影)
 根據魚市場交易資料顯示,赤鯥近3年全國漁獲交易量為31-63公噸,其中約95%登載於花蓮漁港及臺東新港,少部分於宜蘭頭城。由於整體漁獲量不高但又極受市場歡迎,加上我國目前尚無本魚種繁養殖之技術,故在長期的漁獲壓力下恐造成資源變動之虞。2023年起水產試驗所整合海洋及繁養殖漁業專家與東部漁船船長合作,由海洋團隊人員出海操作,於水深200 公尺處取得種魚後進行照護與蓄養,並以知本種原庫低溫潔淨的海洋深層水全程控溫進行種魚運輸,再由東港繁養殖專家接續進行人工授精後取得受精卵,雖歷經多次失敗,在研究人員努力不懈情況下,終於獲得育苗成功,2024年1月魚苗成功培育至3 公分以上並穩定攝餌,完成人工繁殖技術的開發。

水試所沿近海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團隊與赤鯥合影。(歸鴻亭攝影)
 水試所期許本批魚苗之培育技術與經驗,有助於後續針對本魚種之資源增裕規劃,透過魚苗增殖與放流方式使資源回歸海域,除提高本高經濟價值魚種之漁業產值,並降低對天然資源的漁撈壓力,使漁業資源永續。


歸鴻亭

作者介紹

留言版

留言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