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現在時間

"南海行為準則架構"之影響與因應學者座談

 中國大陸8月2日起將偕東協各國外長就《南海行為準則架構》(Framework for the Code of Condu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OC Framework)草案舉行會議,台灣未獲邀參與。

 屆時該架構草案若確立,勢必將引發南海局勢升溫、各國角力再起,進而影響台灣在南海之角色與定位。於此,甫設立之台灣戰略評估協會今日舉辦「《南海行為準則架構》之影響與因應座談會」,邀請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由法律、經濟、軍事、政治等不同面向,就現今南海情勢現況及該架構通過後的因應與後續作為,進行深入探討,並提出實質有效的建言。

 中國與東協國家《南海行為準則架構》即將確立,學者表示台灣雖非參與國,但仍應積極國土建設,發揮科研、環保及人道救援等軟實力,藉由雙邊、多邊參與,積極瞭解5月17日中國與東協在貴陽舉行「落實《南海共同行為宣言》第14次高官會和第21次聯合工作組會」的後續發展。

 中國與東協國家協商通過「全面的、照顧到各方利益和關切」的《南海行為準則架構》草案,並將於8月2日起召開之東協擴大外長會議(ASEAN PMC + 1)中進行最後協商,預計於11月的東協峰會正式簽屬。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林文程表示,南海為中國之核心利益,面對日本、澳洲、紐西蘭等國對其不符國際規範的批判,與東南亞國家「中國威脅論」的擴散,北京採取緩和南海爭端的「雙軌策略」(與當事國雙邊協商及與東協多邊協商)。

 而此次《南海行為準則架構》草案內容雖未公開,但據了解,僅有籠統規範,無具體內容,仍應只有道德拘束力,而無法律拘束力。此外,台灣並未獲邀參與協商,林文程指出,既然「像個不存在的聲索國,為什麼要做乖乖牌?」,故非簽署國之台灣,亦無義務遵守該準則架構,我國仍應就太平島的重要戰略地位思考如何進行妥善規劃。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瓊莉認為,該文件本質上仍是一個政治性的外交成果、是安全治理的信心建立措施,對於爭端解決或執法機制的設立,可能僅有「架構」,而細節仍需再談。中國此一策略主要欲表示其善意,爭取東協國家對中方的政治支持,然要要求各國去遵守一個不遵守國際法、不接受國際仲裁的國家所訂立之規範,其說服力與正當性仍受質疑。

 再者,南海水域之使用者絕非僅主權聲索國,尚有許多利害關係第三方,對於其他非簽署國之適用性才是更需觀察的。而在經濟層面上,共同開發與漁權保護是主權聲張外南海各國最主要的衝突來源與討論議題。至於台灣應有的作為,她認為只要評估自身國力,按既定方針執行科學研究、醫療救助,還是會受到國際關注。

 在軍事方面,前國防部副參謀總長王興尉中將指出,中國在南海區域採取和戰並行策略,一方面說「擱置主權,共同開發」,一方面又進行大小戰略三角的部屬。其認為,我國應確保南沙太平島,並表示對目前於太平島的對空、對海防衛能力皆有信心。此外,也認同我國將太平島定調為人道救援中心,以增強我方於南海之力量。

 淡江大學東協研究中心主任林若雩則表示,中國此次願意與東協國家討論《南海行為準則架構》,即希望避免再有第二個南海仲裁案的提出,故積極與東協國家合作,並施予經濟利益。實際上,南海仍是美、中兩國角力之場域,然近來隨著國際情勢的變動,東南亞國家對美、中的態度跟著有所改變,多以利益取向進行兩面手法的操作。

 對此,台灣應有自己的南海政策,採軟硬兼施之方式,因在協商過程中,我國並未具有角色,過於強硬仍沒有用,但可以善用我國之軟權力,除強調人道救援中心外,亦可加入NGO之力量,發展海洋資源之探勘與研究,彰顯我國主權。

 最後,台灣戰略評估協會會長、前國防部常務次長林於豹對南海議題進行總結:強調南海議題複雜,不僅是區域問題,也是國際問題,區內參與國數量多,國力大小不一,利益亦不相同,各國基於國家利益而會有不同態度與應對,但這對我國是危機也是機會,為維護我國權益,未來應藉由軟硬實力的建立及運用,藉由雙邊、多邊的談判合作,積極參與及作為。


詹清林

作者介紹

留言版

留言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