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現在時間

"高一生獄中家書"新書落實原住民族轉型正義里程碑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8)日舉辦《高一生獄中家書》新書發表,該書完整收錄白色恐怖受難者鄒族高一生,在國家政治迫害的高壓體制下,於青島東路3號軍法處看守所中,道出對家人、部落最真摯的心聲。現場特別邀請高一生次子高英傑、國家人權博物館陳俊宏館長、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周婉窈教授、白色恐怖受難者蔡焜霖,及中國文化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塚本善也教授進行多方交流的對談外,高英傑特別再捐贈父親「家計簿」手稿及充滿父親眉批的《ハーペー先生》(哈威老師)一書,讓高一生的史料、文物更加完整,與讀者一同見證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里程碑。

座談合照,自左至右為文化大學日文系教授塚本善也、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高一生次子高英傑、政治受難者蔡焜霖與人權館館長陳俊宏。(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鄒族菁英高一生自1954年9月14日從獄中寄出第一封信後,至1954年4月17日遭處決前,於獄中共書寫數十封家書,寄給阿里山的家人,現存56封,是目前受難者中在青島東路3號押房所寫的家書,有被完整留存下來的極少數,更是見證臺灣人權發展的重要歷史證據,彌足珍貴。這批書信由高一生次子高英傑翻譯成中文,其後譯文由同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蔡焜霖校訂,其歷經戰後最後一個日文世代,對高一生的日文有格外親切的體會和掌握,2人奠定了珍貴且無可取代的基礎。後由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周婉窈及致理科技大學教授津田勤子教授合力校訂,力求趨近原義,以維持原來的素樸感,集合4人之力,希望高一生的書信能帶給中文讀者日文原有的感動力。

《高一生獄中家書》新書發表。(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表示,人權館在2013年世界人權日獲贈本書所集結的高一生家書,便期望藉由出版的機會,向社會傳達兩層意義:其一,讓大眾對臺灣原住民族在威權統治過程中,遭受國家暴力迫害的真實境遇,能有更真切的理解,在槍決66年後的今年4月17日,陳俊宏更陪同高英傑前往高一生之墓,藉本書出版向高一生前輩致上最高敬意。明年起人權館將與德國史塔西檔案局密切合作,在此也誠摯邀請所有政治受難前輩或家屬們,共同來思考如何把手邊還存在著的文物或書信,努力地將記憶傳承下來。其二,威權統治時期原住民族的受難經驗、以及其中存在的結構性暴力,都遠遠超出社會既有的理解,人權館自去年起開始以行動博物館的方式,將轉型正義與文學深入部落,意識到不只是涉及公民及政治權利,更有著社會文化及土地不同面向的議題待處理,如何將過去的負債轉換為未來資產,需要各方共同來關注。也唯有如此,民主深化的國度才有可能。

1952年高一生(前排右八)與吳鳳鄉小學畢業生聯合畢業典禮。此張照片為高一生生前最後一次與族人合影。(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高一生次子高英傑表示,父親曾於信中寫道「我的信要保存下來,寂寞的時候看看。」當時父親書信是家族裡唯一的安慰和支撐,如今能有此機會將家書蒐集成冊,非常感動,高英傑現場也以日文清唱道:「你不在的家鄉,春天會褪色」向在天上的父親表達「我們做到了。」

 協助校訂譯文的白色恐怖受難者蔡焜霖,則細數著身處時代轉換的同感,家書中對於家人、鄒族以及臺灣社會所透露的愛,在當權政府眼裡即是罪,期望轉型正義的時代,能讓更多人知道這些過去的苦難。

書中影像:1924年高一生(前坐者)嘉義尋常高等小學校畢業時,與兄長(前排右一高達榮(勇一)合照。(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為本書編註的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周婉窈感觸良多,指出許多對於臺灣土地貢獻良多的人都不被社會所記憶,希望讀者在讀這些信時,不止能走過歷史的迷霧,認識到高一生,也認識到那個時代及其眾多的受難者,更期許書信內容能編錄進入教材,為更多年輕學子所知。長期致力研究原住民菁英的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塚本善也,從創立「高一生研究會」持續至籌辦「高一生生誕一百周年紀念國際研討會」,奠定了高一生堅實的研究基礎,也使得本書得以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

 發表會現場亦邀請金曲歌手以莉·高露演唱由高一生所創作的「春之佐保姬」、「移民歌之一到悠伊阿那」,分別為高一生1952年獄中寫給妻子高春芳女士、以及1950年鼓勵族人遷移至新天地的作品。國家人權博物館感謝家屬的慷慨捐贈,也藉此呼籲各界持續關注轉型正義,在臺灣民主化的進程中盡最大的努力還原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將威權時代的歷史記憶留存並彌平傷痛,盼藉由高一生的家書,鼓勵世人珍惜自由、重視人權議題。

 詳情可上國家人權博物館網站瞭解。


歸鴻亭

作者介紹

留言版

留言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