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現在時間

台灣珊瑚礁體檢12年 海洋生態紅綠燈示警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7)日海洋日前夕,正式發表其自2009年至2020年間,於台灣海域進行的珊瑚礁體檢12年成果報告及訴求,報告中指出3點發現:1.受人類活動與氣候變遷影響,有半數以上調查區域的珊瑚礁生態堪憂;2.海中的高級消費者缺席,但漁業垃圾普遍,顯示台灣過漁問題;3.完全禁止採捕區域,物種豐度最高,保育效果較佳。

台灣海域進行的珊瑚礁體檢實況之一,(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環資理事長陳建志提到2008年澎湖海域發生嚴重寒害,是環資開啟珊瑚礁體檢的契機;近年海水暖化、極端氣候對生態系的影響則是一大隱憂。珊瑚礁體檢12年成果報告跨界與RE:LAB資訊設計顧問公司合作,製作「海中之森」珊瑚礁體檢專題網站,透過專業圖資的設計轉譯,讓更多人了解台灣海下的狀況。RE:LAB共同創辦人劉又瑄表示,雖然沒辦法一起潛水,但期待可以透過網站帶大家一起去體驗海洋的美。

 環資於2009年開始統籌執行台灣珊瑚礁體檢,招募並訓練潛水員成為公民科學家,共同參與全球珊瑚礁生態監測行動。監測範圍包括本島的北海岸與東北角、東海岸、墾丁,離島則有綠島、蘭嶼、小琉球、澎湖嶼坪。截至2020年止,共培訓596位公民科學家,完成434條穿越線紀錄。本篇報告統整分析了12年來持續累積的監測資料,呈現共25處樣點的珊瑚礁生態長期變化。

台灣海域進行的珊瑚礁體檢實況之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調查報告中,以「生態健康紅綠燈」的燈號說明各地珊瑚礁生態系的總體健康程度。其中健康岌岌可危的「紅燈」區域共有3處,為北海岸與東北角、東海岸、小琉球;健康堪憂的「黃燈」區域也有3處,為墾丁、綠島、澎湖嶼坪;而健康良好的「綠燈」區域則僅有蘭嶼1處。

 北海岸與東北角、東海岸的活珊瑚覆蓋率逐年下降,推測與台灣本島的人類活動密切相關,如海岸開發、水質優養化與遊憩行為等。而墾丁、綠島、小琉球、澎湖嶼坪則受氣候變遷影響,皆曾發生大規模白化且造成活珊瑚覆蓋率下降,其中墾丁、綠島、澎湖嶼坪的珊瑚稍見恢復,但小琉球直到 2020 年仍不見起色,顯示該地珊瑚礁可能承受較高的環境壓力。

台灣海域進行的珊瑚礁體檢實況之三,(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供)
 環資特別針對過漁、漁業廢棄物(幽靈漁網、魚鈎等),以及人為開發行為等影響,提出三點訴求,以確保海洋資源的永續發展:

  1. 訂立海洋保育法,於2030年前劃設30%海洋保護區
  2. 加強漁業及休閒釣魚廢棄物管制、處理,積極清除海下廢棄漁具
  3. 環評相關法規及海岸管理法等,應明訂海岸開發水下環境調查及評估項目,並落實後續追蹤
 環資秘書長陳瑞賓表示,台灣珊瑚礁體檢這10餘年來,集結了各地潛水志工、教練、海洋研究者們的努力,長期進行海下調查,為台灣的珊瑚礁區累積了許多珍貴的數據及影像,期待透過這些數據,能為海下的生物們發聲。下一個十年將持續培訓專業人才,廣邀在地單位與潛店加入認養,守護全台海域,透過環境教育行動及媒體,將海下生態狀況傳遞給更多人瞭解。


歸鴻亭

作者介紹

留言版

留言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