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現在時間

新生代國樂音樂家古箏郭靖沐胡琴林承鋒琵琶黃立騰以國樂三重奏拓展器樂聲響嶄新面貌

 臺灣30多歲的新生代國樂音樂家,對於國樂的在創新、與發展,有什麼樣呈現的方法?5月7日下午於國家演奏廳,「新象.環境.藝之美」即將演出一場別出心裁的國樂三重奏《時光幻影-古今虛實的跨域想像》,跨界古箏演奏暨作曲家郭靖沐、精銳胡琴演奏家林承鋒、自由琵琶音樂人黃立騰,各自專業領域的才華異於特出,也在國内外各大藝術盛事屢創佳績;承襲文化精髓同時,更致力拓展器樂聲響的嶄新面貌。

古箏演奏家郭靖沐、胡琴演奏家林承鋒及琵琶演奏家黃立騰,三人合作國樂三重奏。(新象文教基金會提供)
 這次的琵琶演奏《彼岸.民謠》這一曲,黃立騰不戴指甲,一方面是作曲家的要求,他認為不需要那麼精細的聲音;另一方面,大量使用手指肉的撥奏、指甲的勾弦,呈現多元的音色變化。這也是中國音樂活性的一大特色,不只是平面的選擇或音高的對齊。

 關於這次音樂會的選曲,最終這些曲子的主題都跟自然有關、從人文關懷的視角切入,3位音樂家推測,是否作曲家、音樂人都在追求精神上的嚮往,透過「自然」這樣的方式呈現。

 林承鋒認為傳統的國樂,世代之間差異部分,對於詮釋分析樂曲,現在必定會有時代下的產物,沒有對錯優劣,只能說屬於現在這一代演奏的風格。世代的差異,是音樂基礎的訓練。早一輩是口傳心授,沒有樂譜,全盤聽從老師的教法,但是國樂的學習,已經是傾向西樂教育的模式訓練,因此在演繹與詮釋,現在的音樂家會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不完全會對傳統照單全收。

 郭靖沐指出,國樂的世代差異,從實際面來看,光是選曲,前輩比較不會選擇具實驗性的演繹。若是有新曲創作,也多持觀望。而在內心的差異,是文化上的影響,前輩們受的教育,文化社會不似目前這樣開放,現代這一輩是在比較開放的環境成長,對於詮釋,讓這些聲音應該賦予有什麼樣的情感,前輩們的較多使命感,想將文化傳承下去。在現在這一代的,面對觀眾的喜惡,就沒那麼大的包袱。

 黃立騰則表示,跟前輩沒有太大的差異,劉德海、王範地老師他們都是思想很開放的人,琵琶的聲響多被認為是噪音,現在被大量使用,當代作曲家更規範地呈現在樂譜上,其實這些聲響在我們傳統裡都曾體現出來過。

 一百多年來,琵琶的演繹會有多少可能性。「音樂家們會想做的努力是,透過如音色、和聲、肢體任何演奏的手段,讓聽眾產生某種移情的作用,聽了跟個人的過往產生連結,想到人生的某種意涵。」


歸鴻亭

作者介紹

留言版

留言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