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態度面對燒燙傷 藝人Selina寫序支持
新網記者凃韋君台北特稿
2013/11/24 下午 06:08:16 / 勵志人生
台灣因為經濟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冲、脫、泡、蓋、送」燒傷急救口號的宣導,燒傷發生率逐年降低,但仍有一群燒燙傷的患者或顏面損傷者,過著社會大眾不知道的辛苦生活。
|
陽光基金會今日發表《我們的故事》一書,中華台北籐球隊國手的彭詩婷(右二)說,挑戰自己的傷疤,關鍵在於態度,就是因為自己不一樣,才能在平凡中脫穎而出。(凃韋君攝影) |
陽光基金會今日發表《我們的故事》一書,收錄26篇燒傷及顏損者的故事,藝人Selina在序中首度披露受傷後血淚交織的心路歷程,丈夫張承中讀後也為之動容,同時也是傷患的26位作者,透露出從燒傷當下的驚嚇、清創及術後的劇痛、面對異樣眼光的不安與害怕,到克服心中的障礙等等,娓娓道來每段堅強而美麗的故事。
在某一次活動的契機,陽光收到許多服務對象的文章;陽光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表示,有人第一次用文字來回憶整個受傷的歷程,有人第一次說出對家人的愛與感謝、更有人第一次寫下那些成長中所承受的痛苦與煎熬;這本故事及收錄了26篇故事,沒有太多文字的修飾,也沒有華麗的詞藻,他們只是想說說自己經歷過的事,原來,那些疤痕裡的笑容,未必是我們看見的「Everything is ok!」,那些我們看不見的不安、害怕與擔心,才是他們成長中最深刻的感受。
|
陽光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表示,透過文字的力量創傷可以被寫下,患者也可以看見自己被療育的過程,見證這污漬的考驗。(凃韋君攝影) |
現為中華台北籐球隊國手的彭詩婷說,挑戰自己的傷疤,關鍵在於態度,就是因為自己不一樣,才能在平凡中脫穎而出。雖然這些傷疤讓她經歷過同學的嘲笑,但殘缺的疤痕也可以變成美麗的線條,她漸漸將注意力轉移到運動上,從國小毽球隊到現在的藤球國家代表隊,運動讓她找到信心和夢想。彭詩婷說,這個印記,讓她不必冒險就可以分辨出壞人,把會用真心對待人的好人留在她身邊,這是個不忘本的記號。
陽光特約心理師李逸明表示,傷友在書寫自身經歷時,會與「故事中的自己」發展出不同的客體化關係,以第三者的角度來認識、理解自我。雖然書寫的過程可能喚起當年的創傷感受,但他們已能更客觀地省思當時的過程,這也是他們最後能誠心感恩的原因。《我們的故事》一書正如同使用書寫治療一般,不僅對傷友有治療效果,也能引發讀者思考自己創傷歷程的正面價值,進而產生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