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of GH site

董陽孜無中生有 讓書法千變萬化

記者:劉小軒 時間:2009/6/3 下午 11:13:32
 藝術可以無中生有?原本寫在紙上的中國傳統書法在當代創意之下也可以千變萬化。

書法家董陽孜暢談發揚書法理念。(歸鴻亭攝影)
 台北當代藝術館邀請台灣書法家董陽孜與台港兩地八位設計師,相約化「無」為「有」,將書法的精神及符號元素融入當代設計及建築空間,探討書藝美學創意應用在當代都會生活及視覺空間文化上的各種可能性,於是有了《無中生有:書法-符號-空間》的誕生。

 跨界的展演合作是當代藝術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甫結束台北市立美術館書法作品展的台灣書法名家董陽孜,這次在思考「資訊氾濫、書寫式微」的現實環境,把字整齊古板寫在宣紙上,再裱框高掛供人瀏覽的窠臼,用要顛覆社會跳脫傳統的模式對書法藝術用視覺空間文化上的各種可能性,進而達成對書法藝術推廣與傳承的理想。

 董陽孜表示,長期從事書法藝術創作,書法的生命難道只能存在於筆硯和紙張之間,而不是能與當代藝術一樣不斷前進且充滿各種可能性嗎?

 她找來國內外八位當代設計名家,包括阮慶岳、胡恩威、胡德如、陳瑞憲、黃永洪、楊岸、劉小康及簡學義,挑戰他們的創意與想像,是否將書法的精神及符號元素融入建築空間之中,讓這些原本從事造型與建築設計者基於對書法藝術的不同想像,分別援引不同的媒材及表現方式來創作,藉以探討書法這項傳統藝術的當代可能性。

"無中生有:書法-符號-空間"記者會。(歸鴻亭攝影)
 董陽孜為這次展出運用歷代各種書體,創作「無盡」「無我」、「無漏」、「無涯」、「無間」、「無心」、「無為」、「無事」、「無礙」及「有所不為」等十幅「九無一有」字帖,並引經據典將古籍中相關文獻引為創作素材;阮慶岳以「無間」為概念,用真假植栽以及書法與鉛版活字,對比自然與人造的和諧共生;劉小康與朱小杰和李梓良三人聯手,從七巧板遊戲概念出發,運用四種不同書體的「無」字書法元素,拼玩出三組傢俱與文具作品;胡恩威將「無」字一點一橫一豎的行筆過程,投影於日常家居物件之上,反思「無」字的雙重意涵;胡德如以秀麗的小篆書寫之「無言而心悅」為典範,搭蓋一條隔絕喧囂的幽然曲徑,精心營造一處寧靜的理想境界;簡學義以12組遊移的「無」字光影,與進入展間游走的觀眾互動對話;黃永洪以鏡光水影環繞書法真跡與膺品,打造一個「無殊」的奇幻空間;楊岸以數萬頁再生紙,將「無可無不可」的平面文字,形塑為三度空間的立體裝置;陳瑞憲將「無心」、「無為」及「有所不為」三幅字帖,置於王獻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典故中的巨大墨池畔,頗有以古鑑今之意;Rainbow Team則與工研院創意中心聯手,整合辨識中心的技術,將董陽孜的「九無一有」以當代互動科技連結歷史文本,構築一間縱橫古今的多媒體遊戲室。

 這項前衛書法藝術展,展期自6月5日至8月9日,民眾可以到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際體驗不同於以往所見的的書法藝術。

Join Line Share to Line

回到首頁

更多專題

更多新聞

更多影音

更多點播

更多時漫

中國藝術家協會《新網》 電子郵件:news@newnet.tw
版權所有 1998-2018新網© 本站網頁各鏈結標題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