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現在時間

2022第22屆臺北詩歌節讓"詩,全境擴散"

 臺北詩歌節今年邁入第22屆,將以「詩,全境擴散」為主題,強烈呼應後疫情時代心靈療癒的渴求與想望,希望詩歌節就像飛散風中的蒲公英種籽般,讓詩的美好和勇氣在這座城市裡擴散開來。

布農族創作者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左)與臺北市文化局副局長陳譽馨(右)談第22屆臺北詩歌節。(歸鴻亭攝影)
 臺北市文化局舉辦臺北詩歌節自2000年首屆至今,強調詩就是生活本身,今年策展人鴻鴻及楊佳嫻挪用了描寫病毒蔓延的詞彙,從9月24日起至10月9日邀請多位詩人與藝術家,帶來開幕詩演出、創作演唱會、詩人講座、讀詩馬拉松、聲響詩實驗和紀錄片播放等豐富精彩活動,透過詩歌帶領大家飛越界限,體驗詩意和想像。

 文化局副局長陳譽馨表示,過去兩年多的疫情,更凸顯詩歌節價值,「臺北詩歌節」一直維持著貼近社會脈動的風格和跨領域的精神,讓更多人透過詩歌節,體驗藝術家們受到詩歌啟發的各種創作活力,進而關注這座城市、這個世界,這是詩歌節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朗誦此次為臺北寫的詩作〈詩的臺北〉。(歸鴻亭攝影)
 本屆焦點詩人邀請到布農族創作者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Bukun.Ismahasan.Islituan)擔任。卜袞長期致力於部落文化事務,實踐族語研究與文學創作,為現任臺灣布農族語言協會理事長,著有雙語詩集《山棕・月影・太陽・迴旋─卜袞玉山的回音》。卜袞談及與文學的淵源,「我的文學創作不是突然出現,1984年起我學習羅馬拼音的族語書寫,是想要學會更豐富的修辭,而慢慢累積出來的。」他用族語朗誦此次為臺北寫的詩作〈詩的臺北〉。詩歌節期間,他將從高雄那瑪夏部落北上參加兩場焦點詩人專場講座,透過其山林與部落生活經驗,談談詩如何成為他的靈魂圖騰。

 延續詩歌節的混合與跨越精神,今年開幕詩演出特邀3組風格大膽創新、取材無遠弗屆的青年世代音樂人,以聲音創作傳達對於自身、社會重要議題的關切。Wednesday與壞透樂團以魔性詩意和演譯方式,創作出獨樹一幟的Art Rock 暗黑藝術搖滾魅力;臺灣饒舌先驅老莫,從事中文饒舌創作超過20年,將與音樂夥伴們帶來精彩的現場演出;恆月三途以民謠金屬樂風與臺灣本土文化作為創作基調,將演出以日本時期臺灣社會為背景的創作,將塵封於記憶深處的過往故事,化為無盡惆悵的哀婉詩歌。

第22屆臺北詩歌節策展人鴻鴻(左)及楊佳嫻(右)。(歸鴻亭攝影)
 本屆重要的活動是跨領域詩行動─小地方不斷電讀詩馬拉松,10個小時、22位中、新生代的臺港詩人,將帶來每組20分鐘的詩意接力馬拉松,以藝文酒吧「小地方SEAMS」作為基地,從下午14:00到午夜24:00,不間斷的親密聚會+不斷電的網路直播。透過朗誦、創作分享,音樂、聲音藝術、影像紀錄等多種形式,呈現出詩如何作為一種精神資源,源源不絕地點亮各個創作領域,期望與全民線上、線下共襄盛舉。參與詩人包括:ㄩㄐ、小令、伊格言、宋尚緯、吳鈞堯、吳緯婷、孫梓評、崔舜華、陳柏煜、曹疏影、曹馭博、煮雪的人、黃柏軒、黃潤宇、詹佳鑫、鄧小樺、鄭茜馨、鄭琬融、鄭順聰、顏嘉琪、關天林、騷夏。活動現場也將結合網路詩籤活動,抽出屬於自己的心靈詩籤,為生活灌注詩力不斷電。

音樂科班出身的「吟遊詩人」張心柔演唱。(歸鴻亭攝影)
 聲響詩實驗《寶藏莊巖》為首次與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合作,邀請聲響藝術家許雁婷以鴻鴻書寫臺灣歷史的實驗性組詩《寶藏莊巖》為文本,打造人聲、錄音及電子聲響沉浸體驗,以及文學與科技結合的前衛嘗試。《活著寫詩。活著歌唱:王榆鈞+張心柔》演唱會是兩位具有強烈詩性的創作歌手的降靈夜,包括近來以紀錄片《甘露水》主題曲〈暝尾的祈禱〉令人迷醉的王榆鈞,在詩與歌的脈絡裡找到一種文化對話的方式;還有音樂科班出身的「吟遊詩人」張心柔,她寫詩言志,唱歌詠言,此次將邀跨足多領域的周意紋(大提琴)、楊騰佑(吉他)同台,豐富詩與歌的可能性。

2022臺北詩歌節宣告貴賓合影。(歸鴻亭攝影)
 此外,今年臺北詩歌節將安排陳傳興導演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特別放映,片中娓娓道來中國古典詩詞家暨知名漢學家葉嘉瑩的傳奇人生,直面這個時代最本質的問題:我們為什麼需要詩,為什麼要有詩人?此作為陳傳興繼「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紀錄片系列拍攝鄭愁予及周夢蝶之後的最新作品,曾獲頒2020年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將首度在臺灣正式公開播映。

 除了跨領域的展現,臺北詩歌節也設計了4場不同面向的講座,並與各特色書店、網路書店合作主題書展。部份活動需事先索票,索票及入場方式可參見臺北詩歌節官網查詢。


歸鴻亭

作者介紹

留言版

留言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