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現在時間

新手爸爸學習新生兒常見問題與照護 讓新手媽媽有喘息-黃疸篇

 父親節即將到來,城男舊事心驛站舉辦的「爸爸系列講座」在今(22)日邀請御兒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廖思嫺針對新生兒常見問題與照護認識,同時讓新手爸爸學習練手。

御兒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廖思嫺表示,產婦亟需爸爸的參與照顧陪伴,因賀爾蒙影響讓產婦力不從心憂鬱。(陳昱吟攝影)
 廖思嫺表示,媽媽生完孩子身為爸爸的參與照顧陪伴給媽媽支持鼓勵是相當重要的,媽媽生產完因賀爾蒙影響會變得很憂鬱或力不從心。課程以5大滿月前常見病狀讓新手爸媽透過認識病狀到面對照護和就醫。新生兒碰到那些問題是需醫生介入治療也是身為新手爸爸要陪伴媽媽共同面對,讓新生兒健康成長。

 黃疸因新生兒的血紅球數目多且壽命較成人短,約90天,當紅血球衰老代謝後,會產生一種「膽紅素」(Bilirubin),膽紅素主要是紅血球溶解後的代謝產物,一般會由血液運送到肝臟,經肝臟代謝後,由膽管排泄於腸子內,透過尿液、糞便排出。當上述代謝路徑發生問題,造成血液中膽紅素的堆積,就會讓寶寶的鞏膜(眼白處)、皮膚、黏膜上看起來黃黃的,形成黃疸。

 新生兒膽紅素(bilirubin, BIL)代謝特點是膽紅素生成過多,胎兒PaO2低,RBC代償性增加,出生後PaO2↑,過多的RBC破壞。新生兒RBC壽命短(早產兒低於70天,足月兒約80天,成人為120天),且Hb的分解速度是成人2倍。

 直接膽紅素量少,早產兒胎齡越小,ALB含量越低,DBil的量也越少。肝細胞處理膽紅素能力差,出生時肝細胞內Y蛋白含量極少且活性差,因此,生成DBil較少。出生時肝細胞將DBil排泄到腸道的能力暫時低下。胎糞中約含膽紅素80-180mg,若排泄延遲,可使其重吸收增加。

新手爸爸學習抱新生兒。(陳昱吟攝影)
 廖思嫺指出,腸肝循環(Enterohepatic Cycle)出生時腸腔內具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cUA),可將直接膽紅素(DBil)轉變成未直接膽紅素(IBil),加上腸道內缺乏細菌,導致Ibil的產生和重吸收增加。其他饑餓、缺氧、脫水、酸中毒、頭顱血腫或顱內出血,更易出現黃疸或原有黃疸加重。

 新生兒黃疸可分為兩類,分別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

  1. 生理性黃疸:寶寶出生24小時內的總膽紅素數值會小於5mg/dl,皮膚黃疸症狀出生24小時後才開始出現,第4-5天達高峰,7-14天內消失。
  2. 病理性黃疸:出生24小時內皮膚出現黃疸(總膽紅數值大於等於5mg/dl以上),或快速竄升(每日上升5mg/dl以上)。可能是因為膽紅素產生過多,例如Rh血液不合、ABO血型不合、蠶豆症(G6PD缺乏)、頭血腫。溶血性疾病、蠶豆症等會造成體內膽色素過多,容易引起新生兒黃疸,可使用照光治療,若症狀較重則需換血治療。
 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是因為膽紅素在體內積聚引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疸。若新生兒血中膽紅素超過5~7mg/dl,不僅皮膚會變黃或黃褐色,眼白的部位也會呈現黃色,這就是黃疸現象。

  在台灣以發生於如果母親是O型血,而剛好父親是A型/B型/AB型,而新生兒又是A或B型時,母親體內的抗體可能會引起寶寶體內的紅血球破壞,造成溶血現象,稱為「新生兒溶血症」或「ABO溶血症」;幾乎在剛出生第一天就會出現黃疸,簡單來說,是由於母親和胎兒的血型不同而引起的疾病。值得一提,新生兒溶血症在臨床上並不少見,發生機率約5%至10%,通常發生後只要照顧得當就能恢復,很少危及生命。如果O型血媽媽孕在懷孕的過程中,接觸到不同血型的寶寶血液,會產生對抗不同血型的抗體,這些抗體好像身體的衛兵,以為寶寶的紅血球是外來的入侵者,開始攻擊寶寶的紅血球被破壞 就會產生新生兒溶血和黃疸的現象,而且可能在第一胎就會發生。也就是,與母親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造成胎兒血液中膽紅素過高有關。

新手爸爸學習幫新生兒打嗝。(陳昱吟攝影)
 另一個較少見的新生兒溶血是RH溶血反應,當Rh血型陰性的孕媽咪生下Rh血型陽性的寶寶時,會因為血液接觸過後而產生對抗Rh陽性的新抗體,使得孕媽咪懷第二胎時,身體會再次把寶寶身上的紅血球當成外來物,而開始破壞紅血球,產生溶血現象,而這樣的溶血現象通常比ABO血型溶血來得更嚴重,更容易有生命危險。膽道閉鎖造成的黃疸,是因膽道阻塞而導致膽汁滯留在肝臟,屬於較嚴重新生兒疾病。


陳昱吟

作者介紹

留言版

留言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