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現在時間

台博館"林野"特展 從3幅藝術畫作解密台灣淺山

 台博館「林野」特展今(27)日開幕,至明年10月13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廳舍1樓特展廳陳展,整合5大主題,從3幅藝術畫作搭配展出各式林野器物、標本及互動式體驗裝置等,解密臺灣淺山的繽紛歷史與生態。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洪廣冀說明「林野」特展內容。(歸鴻亭攝影)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洪廣冀表示,林野是破碎、不規則、繽紛、多元與難以歸類的環境,也是族群交流的邊界,隨著國民生態保育意識的提升,政府改給「林野」另一個名稱「里山」,但不論是沿山埔地、林野還是里山,此中間地帶既是墾民與原住民族角力的場域,也是地方社會與國家對抗與協商的所在,因此均為「力的交界」。

洪廣冀透過19世紀末沈葆楨督繪的風俗圖《番社貿易圖》,以窺見清代界外沿山埔地內微妙的族群交易互動。(歸鴻亭攝影)
 洪廣冀指出,臺博館近年逐步統整地方知識、觀點與素材,規劃「臺灣環境史的關鍵詞:林野」、「族群交流的邊界:清代的沿山埔地」、「寧靜與洶湧:國家與地方的角力協商」、「航向世界的『林野』:全球視野下的臺灣淺山」、「戰後林野的再塑形」,以臺灣環境史的角度,帶領觀眾重新聚焦於臺灣介於平原與山脈間的沿山地區。

郭雪湖的膠彩畫〈圓山附近〉,穿越至日人建立的近代林野樣貌。(歸鴻亭攝影)
 這項展覽以3幅藝術畫作為引,首先透過19世紀末沈葆楨督繪的風俗圖《番社貿易圖》,以窺見清代界外沿山埔地內微妙的族群交易互動;再借道名畫家郭雪湖的膠彩畫《圓山附近》,穿越至日人建立的近代林野樣貌,體會其中隱含的寧靜與洶湧、協商與角力;最後經由陳澄波於1936年描繪淡水附近景緻的畫作《滿載而歸》提供的獨特視角,解讀全球化的力道如何重塑臺灣林野,及世界局勢如何影響臺灣美麗的淺山,探索不同時代人地相處的微妙藝術。

「林野:力的交界」特展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此外,「林野:力的交界」特展也展出許多常民在林野中所使用的器物、博物館的林產物標本,以及發展多種展場互動體驗裝置,例如,以動畫廣播劇重現1912年林杞埔竹林收歸國有事件的民間視角、可體驗「巡山員出任務」甘苦的打地鼠遊戲、扮演清代通事,親身體驗如何協調漢人、原住民公平交易的砝碼天平遊戲等,試圖讓觀眾更易了解發生在林野間的故事。


歸鴻亭

作者介紹

留言版

留言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