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現在時間

德國指揮家貝爾紐斯攜手台北愛樂與國台交 再現巴赫"B小調彌撒"

 睽違15年,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再度挑戰聖樂鉅作巴赫《B小調彌撒》,特邀德國指揮家貝爾紐斯(Frieder Bernius)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及女高音林慈音、女低音鄭海芸、男高音林義偉及男低音葉展毓獨唱陣容,於12月5日晚間國家音樂廳、12月6日晚間於衛武營音樂廳,帶領樂迷感受曠世宗教音樂瑰寶之美。

德國指揮家貝爾紐斯(左)介紹巴赫《B小調彌撒》,右為台北愛樂音樂總監古育仲。(歸鴻亭攝影)
 台北愛樂藝術總監杜黑表示,這是很好的機會讓台灣人了解天主教/基督教音樂的精神,世界上有很多政治、種族、宗教紛爭,起因都是不了解對方文化而造成。整個彌撒分5段,第1段是《垂憐經》,就是希望上天保佑我們,第2段《光榮頌》是歌頌神的偉大和光榮,第3段《尼西亞信經》是說主耶穌的母親唱耶穌誕生受審判,然後被埋葬後升天,乃至還會到世界上來。第4段是《聖哉經》,讚頌上帝。最後1個是《羔羊經》,很多宗教最後都要獻祭,耶穌像代表獻祭的羔羊,獨自承受世人的罪,藉以赦免我們的罪。

台北愛樂藝術總監杜黑說明巴赫《B小調彌撒》是很好的機會讓台灣人了解天主教/基督教音樂的精神的作品。(歸鴻亭攝影)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丁達明介紹,《B小調彌撒》是巴赫晚年的最後一部作品,於1749年完成,完成之後大約隔了100年才在歐洲由孟德爾頌首演,而台灣的首演就是在2008年,由台北愛樂合唱團所演出。事隔15年,直到2023年才再度演出,是非常的不容易,因為這是需要一個精緻的合唱團,還有一個交響樂團,而且還需要懂巴赫音樂專業的指揮。

女高音林慈音(右)、女低音鄭海芸(左)。(歸鴻亭攝影)
 貝爾紐斯指出,他第一次來台灣是在1996年,帶領他的斯圖加特室內合唱團(Kammerchor Stuttgart)參與第1屆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距離現在已經是27年前的事情,連續帶團來過台灣5次參加合唱節,期待觀眾好好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

女高音林慈音(右)、男高音林義偉(左)。(歸鴻亭攝影)
 貝爾紐斯畢生致力於巴洛克人聲、近代合唱交響曲及無伴奏人聲演出,於1968年創辦的斯圖加特室內合唱團(Kammerchor Stuttgart)被視為全球「鑑古演奏」(Historische Aufführungspraxis)樂團中最頂尖的團體之一,致力於巴洛克至當代古典作品的保存,至今已錄製超過120個錄音,並獲得50餘個國際獎項肯定,其中2007年灌錄之巴赫《B小調彌撒》專輯曾被留聲機雜誌(Gramophone)譽為「近年來最引人矚目與令人滿意的B小調彌撒」,曾多次應台北愛樂邀請來台演出,完美詮釋德奧高難度經典作品。

巴赫《B小調彌撒》演唱團隊。(歸鴻亭攝影)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副團長林麗如說明,國台交非常開心經過這麼多年之後,再度與台北愛樂合作。這次的作品是一場高難度的演出,不只在合唱團的部分是很難的,對於樂團的部分也具有很高的挑戰性,相信這次推出的演出絕對是強強聯手。

巴赫《B小調彌撒》宣傳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巴赫傾盡畢生精華耗時25年完成《B小調彌撒》,不僅成為巴洛克時期宗教音樂巔峰之作,也對後世音樂家的創作影響至深,在音樂藝術史中佔有極為崇高的地位,被視為集巴洛克風格之大成的音樂聖典。全曲展現出人聲配置繁複且多元的風貌,合唱團透過四、五、六、八聲部混聲的組合使得人聲猶如浪花般層層堆疊,而獨唱包含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除了許多詠嘆調獨唱外,還以交叉配對的方式演出多首重唱曲,再加上樂團配合各段落不同的人聲組合調整編制,展露出巴赫在獨唱、合唱、管弦樂的運籌功力。


麻念台

作者介紹

留言版

留言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