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彩虹的幸福" 看見八八水災災民無助裡的勇敢
新網記者楊毓馨台北特稿
2010/7/29 下午 05:22:01 / 勵志人生
「小美人魚最想去的地方是藍藍的大海,小鳥最想去的地方是綠綠的天空。」
|
屏東三地國小小朋友表演"山林戰舞"。(陳智晟攝影) |
去年,因八八水災校舍損毀而隨學校遷居的聖榮,就讀屏東泰武國小四年級,十歲的他,在風災過後,看著家園被摧毀,心有所感寫了這首短詩。
相隔一年,家扶基金會拍攝八八水災服務週年紀錄片《看見彩虹的幸福》,用影像記錄受災兒童、家庭的生活片段,以及他們這段時間的蛻變,片中社工人員駐點災區服務,堅守著「哪裡有需要,家扶就到哪裡」。
在紀錄片的開頭,寫著獻給「在困境中勇敢站出來的人」,但這些災民的勇敢卻是用無數的無助推砌出來的。在「謀生」問題面前,片中的主角之一楊爸爸很困擾。對於「哪裡才是安全的地方」或「山上還是比較好,什麼時候能回家」的感慨,這些災民也有著自己的無奈。不過楊爸爸也表示,外表損失不算什麼,心裡成長最重要。
|
家扶基金會董事長林柏榕感謝各界資源協助災後重建。(陳智晟攝影) |
莫拉克颱風過後,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隨即投入家園重建工作,提出「安家」、「安學」、「安心」三安計畫,並利用各界的捐款及資源,在八個重災區成立「家扶彩虹工作站」。從原本的個案輔導擴展到社區關懷,除了協助社區重建、學校認養、災後心理輔導、文化傳承、災民生技輔導並照顧兒童。
這部紀錄片從今年一月開始拍攝,為三安計畫中的一項。家扶基金會志工在深入探訪瞭解及導演駐點觀察後、決定採取能代表大部分災民情況的四段故事,分別為隨校遷居到假日才能返家的聖榮、選擇回原鄉開設原住民傳統工藝工坊的林媽媽、災後以務農及打零工為生的楊爸爸和十歲被安置屏東榮民之家的小昱。
今天的紀錄片首映會,災區小朋友遠從中南部北上,因路況不佳,許多小朋友從兩三天前就出發。這些受災小朋友遠道北上,就是為了對各企業的慷慨援助表達謝意,其中屏東三地小朋友還特地表演「山林戰舞」,用鼓聲與原住民傳統舞蹈傳遞感激。
家扶基金會董事長林伯榕表示,今年家扶投入服務六十年了,從災後到今年6月底,已經執行45%重建進度,也努力進行三安計畫,並希望能將計畫精神延展到5年以上,堅守著「哪裡有需要,家扶就到哪」。
「生活的重建才是生活的開始」,內政部兒童局局長張秀鴛在致詞時說出這句話,也希望這些災民能在頓失家園後找回失去的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