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新生代導演黃致凱李銘宸 從社會現象提出想法
新網記者麻念台/吳其祐台北特稿
2014/4/17 下午 09:15:32 / 文化藝術
2014新點子劇展「假狀腺」,由兩位劇場新生代導演著眼社會現象與問題,提出自己的觀察與想法。導演黃致凱的《白日夢騎士》以現代版唐吉軻德,提出作夢的概念、李銘宸帶來《戀曲2010》敘述社會觀察的註解,以氛圍、意象呈現現今社會假事當真的情形。
|
黃致凱創作《白日夢騎士》,串聯人生現實和舞台情節。(歸鴻亭攝影) |
有感於現在22K的社會環境,充滿各種困難,黃致凱創作出《白日夢騎士》,串聯人生現實和舞台情節,他認為,人應該要發揮唐吉軻德的精神,不放棄追夢的權利,因為「人活著沒有夢想等於死亡」。
談起對戲劇的看法,黃致凱認為「戲都是假的,走進劇場的人也都是自願被欺騙的,而好的演技就是高明的騙術。」此外,他也提出自身對劇作三種類型的歸類,第一是取悅觀眾的媚俗,第二是和社會對話的通俗,第三則是滿足創作者本身對生命態度詮釋的脫俗。而他表示,目前想做的類型屬於通俗的作品,但未來不排除往其他類型發展。
黃致凱說,目前國內的劇場環境有不少小劇場團體,缺的是進入大劇場的中型劇場團體,因此由屏風過去的執行長林佳鋒領軍,他出任藝術總監的故事工廠希望心從中型條件做起,未來這個團不是專屬自己的創作發表園地,而是個開放的平台,讓理念相同的創作者一同進來生產作品。
|
李銘宸《戀曲2010》以羅大佑的《戀曲》系列歌曲為靈感創作。(歸鴻亭攝影) |
《戀曲2010》以羅大佑的《戀曲》系列歌曲為靈感,取材2000年至今的社會氛圍與大小事件議題,用集體創作的方式,提供大家體驗或觀察社會情況的一種眼光與感受。獲得第12屆台新藝術獎、入選PAR雜誌票選最期待導演與藝穗節「明日之星獎」的李銘宸,從《超人戴肯的黃金時代》、《不萬能的喜劇》、《R.I.P》、《Dear All》到《戀曲2010》,最近這部戲的想像,來自抗議。
李銘宸說,羅大佑的《戀曲》系列歌曲從1980、90到2000年,幾乎每10年一首戀曲,2010年卻戛然而止。羅大佑曾在訪談中說,確實有每10年以歌為時代下註解的用意,但2010年發生太多事,不知從何註解;這就是他想要做做《戀曲2010》的動機。
《白日夢騎士》將於5月9日至11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7月19、20日將於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加演。《戀曲2010》則將於5月16日至18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