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 小西園許王堅持掌中戲傳承
新網記者張佳祺台北特稿
2010/7/31 下午 10:26:18 / 文化藝術
如果有人說,從小訓練手指的靈活度會變聰明,那你會讓小孩學甚麼?鋼琴?還是布袋戲?
|
小西園掌中劇團團長許王(左)與他的女兒許娟娟(右)接受"鳳凰網"獨家專訪。(楊毓馨攝影) |
小西園掌中劇團團長許王從四歲開始接觸布袋戲,女兒許娟娟現在成了他的發言人;從小耳濡目染,十幾年前開始真正去研究布袋戲,才發現原來這些掌中玩弄的小偶人,對台灣的文化歷史與社會教化有那麼大的意義。
許娟娟也表示,以前布袋戲都是家族傳承,布袋戲講的是最正統的台語,不管是用字遣詞或是音調都是如此,即使現在年輕人有很多都不會講了,還是有人不少小朋友特地來學,「學生肯學,師傅肯教」,這是任何技藝傳承不變的原則,雖然現在布袋戲的傳統越來越難保存,但還是一直注入新血,為文化傳承盡一分力。
|
因緣傳統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百年冥誕,新興閣掌中劇團長鐘任壁、小西園掌中劇團長許王、華洲園團主林阿三、亦宛然掌中劇團李天祿公子陳錫煌與新西園掌中戲團長許正宗(由左至右)這些國寶藝師難得共聚一堂。(歸鴻亭攝影) |
擔任小西園掌中劇團行政經理的許娟娟就是其中一份重要的力量,她說,因為深入了解,所以才更懂得珍惜,從傳統布袋戲到霹靂、電視布袋戲,布袋戲轉變的過程儼然就是台灣社會成長的歷史。每個布袋人偶有分男、女、善、惡、忠、奸,不管是頭飾、衣服、講話的語氣、動作都有特殊的代表意義,「衣服可以穿破,不能穿錯」,布袋人偶的角色定位是善惡分明的。
許王則表示,最喜歡的布袋戲角色就是關公,因為關公忠肝義膽代表正義。娟娟特別補充,以前教育不夠普及,小孩們都坐在廟口看人演布袋戲,戲裡的故事都告訴我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即使沒有讀過書大家也懂得做人處事的道理,布袋戲不只是傳統表演藝術,也曾富有社會教化的意義,是台灣人歷史的一部份。
許娟娟說,台北偶劇館、台北市社教館大稻埕戲苑的繼續傳承,代表政府與民間都已看見傳統藝術保存的重要性,但除了硬體的保護之外,內容價值的傳承才是更重要的,台灣需要更多願意學布袋戲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