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見体王靖惇"屋簷下" 黑色荒謬冷冽表達家庭關係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4/4/23 下午 06:01:29 / 文化藝術
成立於2006年,自詡以「動作、觀照、實驗」作為身體性劇場美學的創作基地,作品以詩意的舞台語言風格探索並揭示當代人精神情境的動見体劇團,重新推出2011年作品《屋簷下》,刻劃親情關係。
|
《屋簷下》父親為長女擦頭髮表達愛意的橋段。(歸鴻亭攝影) |
編導王靖惇安排崩潰失智父親幫因水災生死未卜行蹤成謎長女擦頭髮來表達愛意,隱含一般都認為爸爸都把愛女當成前世的情人,而連演3次又拉扯到頭髮的橋段描述愛也可能傷害到對方;在那種氛圍中逐步點出一個家庭從安穩幸福到分崩離析,當然還加上現在社會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已經可以見光的同性戀題材。編導演王靖惇表示,以自身家庭經驗與社會新聞出發,描寫一個台灣中下階層生活困境,在一個必須返鄉過節的日子裡,解開複雜難解的家庭習題。至於劇本中那場大水的靈感是否來自動見体在竹圍工作室與颱風大水搏鬥的經驗,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屋簷下》採用了許多次關於水的意象,雖然這齣作品沒有如《在大水之中》那樣直接呼應那時位於淡水表演場地承受的奮鬥歷程,卻是延伸成更具內在的涵蘊,劇中時而傳來的水滴聲又找不到位置顯示不知從屋簷的何處有了裂縫,才會滲漏聽到水聲,來傳達在這屋簷下的家庭成員中,彼此之間看似親密卻又相互矛盾的不穩定狀態。
|
《屋簷下》的媽媽追打爸爸,子女勸架的畫面。(歸鴻亭攝影) |
這齣戲裡塑造一個很神似社會底層裡的母親角色,嘮叨又粗魯且國罵不離口,卻能畫龍點睛點出這個家庭以及他們一家子正面對的社會環境,而是由她來一層層剝開屋簷下家人無法面對的真相,是這齣戲很成功的部份。
一般來說,創作者或多或少都會把自己或周遭相處過的人物取材到作品中,王靖惇對這齣戲的成員洽是他家的5個成員,承認或多或少有一些創作時的刺激因素,包括爸媽因一個玩具娃娃引發對「愛」的表達方式;但他強調,絕不是寫他家,現實生活中大姐沒有失踪,爸爸也沒發瘋。
王靖惇說,《屋簷下》首演時的地點據較偏僻,這次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重演,卡司陣容為邱安忱、王詩淳、高丞賢、張棉棉、林曉函、洪健藏,自4月24日演至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