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肥胖別急著開刀 建議先藥物治療搭配飲食運動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4/24 下午 05:10:09 / 醫療保健
「胖到感覺快要死掉了!」一位現年34歲的黃志偉,身高173公分,兩年前的體重達198.8公斤,BMI值高達66.4,屬於典型的重度「病態性肥胖」。
|
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建議「病態性肥胖」患者先進行內科治療,別急著開刀。(歸鴻亭攝影) |
本身是廚師的黃志偉說,因為有家族肥胖史和高脂飲食等習慣,造成病態性肥胖,這樣的感覺讓黃志偉只想開刀快速解決肥胖。不過,他在諮詢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後,建議先從改善生活習慣做起:每天吃飯計算熱量,減少油脂和肉類食用量,攝取熱量從原本的4000多卡降至1500卡左右;戒除含糖飲料,從每天10多杯含糖紅茶變成只喝白開水;從不運動開始養成每天運動1小時、有空就打打漆彈遊戲;再搭配可抑制食慾、減少吸收和促進代謝的減肥藥物,經16個月的內科治療,目前腰圍已大幅縮小。
蕭敦仁表示,病態性肥胖定義為BMI≧40,是肥胖專科醫師在減肥門診的一大挑戰,建議患者在手術前應該先接受半年內科治療,若半年都減不到原體重的10%,這時再開刀也不遲。
他說,成人的BMI正常值介於18.5至24之間,這位黃志偉本想開刀治療重度肥胖症,手術風險雖然小於1%,但即使順利開完刀,在生活和飲食型態不改變的情況下,復胖機率仍相當高,因此臨床會建議患者,術後也需要長期飲食控制與運動治療,以提升體重控制的成效。
|
右為兩年前的體重達198.8公斤的黃志偉,經蕭敦仁改以內科治療,目前腰圍已大幅縮小。(歸鴻亭攝影) |
蕭敦仁建議,「病態性肥胖」宜先從藥物治療搭配飲食、運動及胃部塞水球等方式,逐步減至約150公斤,較適合動手術,且依健保給付規定,若內科治療半年未減去1成體重,可補助新台幣6萬元,全額自費則須20餘萬。
目前,健保署對減肥手術患者健保給付規定為病患BMI≧40或BMI≧35合併有高危險性併發症,如糖尿病、高血壓、呼吸暫停症候群等;同時應符合經運動及飲食控制在半年以上、年齡在18至55歲間、無其他內分泌疾病引起之病態肥胖、無酗酒、嗑藥及其他精神疾病與精神狀態健全,經精神科專科醫師會診認定無異常等5條件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