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變戲劇短片 "閱讀時光"吸引觀眾回頭讀原作
新網記者王俐珽台北特稿
2014/4/29 下午 09:53:17 / 經史子集
在台灣一年出版4萬本書,本土作家佔市場的70%,3成是外國作家翻譯作品;但在排行榜上卻反過來,7成是外國作家作品,本土文學作品只有30%,許多都賣不破1千本。
|
文化部推出「閱讀時光」計劃,將10篇文學作品改編成10部戲劇短片,今日正式開拍。(歸鴻亭攝影) |
為了推廣台灣文學,文化部推出「閱讀時光」計劃,將10篇文學作品改編成10部戲劇短片,今日正式開拍,每部半小時,由稻田電影工作室導演王小棣擔任總策畫,邀集鄭文堂、鄭有傑、王明台等,把作家楊逵〈送報伕〉、劉大任〈晚風細雨〉、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季季〈行走的樹〉、、駱以軍〈降生十二星座〉、柯裕棻〈冰箱〉、夏曼‧藍波安〈老海人洛馬比克〉、王登鈺〈大象〉等深植人心的文學作品,藉由影像的傳播扶持現今社會被遺忘的文字,讓大眾去接觸閱讀的美好。
|
文化部長龍應台希望用影像勾引讀者,看完影片後,回頭把原著找出來讀。(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長龍應台形容「閱讀時光」計畫為「甜蜜的陰謀」,想用影像勾引讀者,看完影片後,回頭把原著找出來讀;因此希望邀請電影人擔任「閱讀大使」,讓更多台灣人愛台灣作品。
「年輕族群習慣已經改變,改用手機上網路都只是零碎的閱讀。」龍應台表示,「閱讀時光」融合戲劇與紀錄片手法,除了透過戲劇呈現文學作品的創作核心,也搭配紀實影片,介紹作家寫作的時空背景,讓作品更具張力,希望現代年輕人觀賞之後,都會回過頭去閱讀原作,尋找文學之中豐富的台灣。
|
稻田電影工作室導演王小棣期望「閱讀時光」計劃看到更多台灣豐富的樣貌。(歸鴻亭攝影) |
王小棣也說,這次挑選的文學作品參考台灣文學史專家的意見,兼顧世代與族群,無論是影像或明星演員都只是誘餌,目的還是希望觀眾看完影片後,能夠回頭重讀原著,從文學中看到更多台灣豐富的樣貌。
「閱讀時光」收錄的10篇文學各具時空特色,緊扣著台灣人與土地、記憶的複雜情感,透過電影手法,交織成部部動人心弦的戲劇影像,10部影片預計明年上半年殺青,之後將在國家地理頻道、福斯國際電視網、台視頻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