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反覆急診身心俱疲 小心恐慌發作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5/13 下午 05:52:53 / 醫療保健

 工作壓力大,罹患恐慌症機會增加,平均每10位到精神科求診的患者,就有1人有恐慌症。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施佳佐的經驗現代人罹患恐慌症機會增加。(歸鴻亭攝影)
 43歲離婚的企業高階主管,平時工作能力強,一天開車在雪隧隧道中突然心悸、胸悶、頭暈、覺得吸不到氧氣、手腳冰冷、感覺快要死掉,自以為心臟病發作,趕緊下交流道就醫,在急診檢查一切正常,診斷為過度換氣。之後數月,在搭車、健身房等密閉空間時,均發生數次無預警胸悶及過度換氣發作,反覆至急診數次,檢查均正常,至精神科治療,才知道是恐慌發作。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施佳佐表示,恐慌症約占門診的1成左右,女性約是男性的2倍,發作通常沒任何預兆,會在5至30分鐘內出現急遽頭痛、頭暈、心跳加速、手腳發麻、冒冷汗、吸不到空氣等明顯的身體症狀,不舒服的感覺彷彿快要昏倒或快要死掉,嚴重的還會出現自我解離失真感或身體感覺異常情形。

 在特定時期內有強烈害怕或不適感受,突然發生極度焦慮、發抖或顫慄、劇烈心悸、出汗、呼吸困難、哽塞感、胸悶、噁心或腹部不適、頭暈恍惚、失真感或失去自我感、快發瘋、怕死感、感覺異常、四肢發麻或冷顫或臉潮紅等13項症狀中的4項以上,且在10分鐘內達到最嚴重的程度,就要當心有可能是恐慌發作。

 施佳佐說,從門診經驗來看,神經敏感、凡事追求完美、性格堅毅固執、好勝心強、急性子、容易預期性焦慮、處於高壓生活或近期發生重大變故的民眾最容易發生恐慌。

施佳佐以制約反應來解釋恐慌症。(歸鴻亭攝影)
 她指出,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恐慌症是潛意識壓抑失敗的結果,和心理的防衛機制有關;而若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部分恐慌症患者則是因大腦中某些生物機能失衡、神經傳導物質缺損、自律神經失調所致。

 施佳佐說明,治療上大多還是以藥物治療抗焦慮和症狀緩解,患者服藥後普遍效果都很不錯。不過,有時仍得搭配認知行為治療,畢竟不少患者都會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心理障礙,因此,透過重建患者發作時害怕的症狀,並藉由治療過程調整患者在面對這些症狀時的反應,便能達到降低患者的恐懼感、進而改善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

 

 恐慌症會造成極大不適但卻可透過藥物治療來改善,施佳佐提醒,若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即能避免進一步的併發症狀,減輕痛苦,也可減少奔波各大醫院的辛勞。
頻道:養生健康 分類:醫療保健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14/5/13 下午 05:52:53
關鍵字:恐慌症,書田,施佳佐,心理學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2024臺文基地作家駐村甄選開始
經史子集 2024/4/23 下午 01:00:03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2024臺文基地作家駐村甄選開始
經史子集 2024/4/23 下午 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