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計畫"10年有成 散播各種同類仿傚活動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4/5/26 下午 09:52:48 / 寰宇遊蹤
台大外文系畢業的男生劉航煜,因為一次冰島的交換學生經驗,讓他進到歐洲舞蹈學院體驗舞蹈的美妙。藝術創作者羅懿君想從農業古國印度尋找人與土地的連結,來完成她的環境藝術創作。
|
劉航煜親身體驗到Gaga獨創的革命性舞蹈訓練。(歸鴻亭攝影) |
劉航煜說,22歲才開始跳舞已經來不及進入芭蕾學院的殿堂,但他找到了以色列的Gaga舞蹈技巧,一種從想像「自己是滾水中的麵條」開始的身體語彙。
回憶在台大就讀外文系四年級時,獲選前往冰島大學交換一學年,申請進入冰島國家芭蕾舞學院就讀,完全沒有舞蹈基礎的劉航煜,一切從零開始,在那裡正逢雷克雅維克藝術季,親身體驗到Gaga工作坊。Gaga是以色列巴希瓦舞團(Batsheva Dance Company)藝術總監暨編舞家歐哈德.納哈林(Ohad Naharin)獨創的革命性舞蹈訓練,除了適用於專業舞者,一般大眾也可透過Gaga掌握自己的身體與動作。
當他贏得為雲門舞集第9屆「流浪者計畫」獲選者,Israel這個字喚起劉航煜的冰島記憶。劉航煜從希臘、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回到以色列台拉維夫的流浪之旅,走訪了5個國家,參與了243堂舞蹈課,為期3個月,Gaga讓他真誠地審視自己的身體。
|
羅懿君想從農業古國印度尋找人與土地的連結來完成環境藝術創作。(歸鴻亭攝影) |
對羅懿君來說,經由「流浪者計畫」踏上印度這塊土地,以南印度為範疇,旅行了孟買、清奈、朋迪榭里、阿嫩達布爾、哥印拜陀、客拉拉邦,並抵達了印度最南方的端點科摩林角,觀看甘地曾經面對的三面交匯的海洋。
將近5個月的時間內,她拜訪了距離孟買250公里外的Govardhan生態村,以及當地特有的傳統壁畫(Wali Painting)的村落,並花了很長的時間,研究朋迪榭里內的實驗社區—曙光之城(Auroville),以及當地的造林覆育組織(Sadhana Forest),又前往阿嫩達布爾區內的生態村Timbaktu Collective,以及比喜馬拉亞山脈還要古老的山群丘陵區尼爾吉里(Nilgiri),拜訪山中的基石組織(keystone foundation)。
羅懿君表示,作為一個藝術創作者,她以不同的自然媒材在環境中創作,相信環境藝術創作,有一種療癒土地的力量,修復人與土地的關係;而每一個鄉鎮,都應該是一個「有機的聚落」。社區藝術創作像一個平台,開啟了人與土地之間的交流和對話,結合人、自然、土地與文化,串連成一個會使在地居民去珍惜和感到驕傲的居住生態圈。來到印度這個神奇的國度,我感覺到自己的感官被重新打開了,感受到我遺忘很久的那一塊,我用手感受食物的形狀、質感和溫度,並在品嚐的過程中,感受到那從土地滋長出的生命力,成為她生命的能量。
劉航煜和羅懿君都是第9屆「流浪者計畫」12位獲選出國流浪的得主,其他包括黃鵬錡赴中國貴州等地,觀察少數民族的特殊喪葬儀式及生死觀;廣告公司藝術指導余德恩迷上印度Henna圖騰彩繪,自創手繪T-shirt品牌在藝術市集設攤;巫培誠赴印尼日惹,學習甘美朗音樂;林君昵到馬來西亞,探討當地的移民與多種族文化;蕭淑憶去緬甸,觀察當地女性藝術工作者;韓君岳也去緬甸和中國觀察當地的塗鴉文化,透過繪畫與當地孩子互動;影像工作者陳哲偉,赴土耳其貧民窟追尋自我的人生課題。實驗電影創作者陳鶴碧,赴中國紀錄同志族群的圖像;郭益昌前往中國城鎮化脈絡下的福建民間信仰儀式與丁宇星到辭去獸醫公職泰國北部,希望找回當初選擇獸醫之路的熱情,他將加入泰國大象獸醫志工行列,投入受創大象照護的工作。
|
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發起人林懷民與第9屆「流浪者計畫」獲選者在成果發表會上合影。(歸鴻亭攝影) |
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至今共選出84位獲選者,已邁入第10年,已經影響包括世界公民文化協會「世界公民島」、《旅讀中國》雜誌「美麗中華創意遊」仿傚;「流浪者計畫」有施振榮夫婦的智榮文教基金會長期支持,《旅讀中國》雜誌當然有陸方的配合,「世界公民島」則因挪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撫台街洋樓經費被質疑,但這種鼓勵年輕人追尋夢想的計劃是值得鼓勵的。
2015年「流浪者計畫」即日起開放徵件,7月15號截止,歡迎45歲以下,熱愛文學、音樂、表演、影像、美術,或有志從事公共服務、城鄉發展、人道關懷、文史工作等於
雲門舞集網站線上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