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楊慎絢"廢河遺誌" 虛構表寫實裡鋪陳基隆河道今昔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4/6/11 下午 11:03:18 / 經史子集

 3篇相串連的小說組織成的中篇小說《廢河遺誌》,以河為引,讓讀者重回荷據時代以來的台灣歷史幽微,獲得文化部藝術新秀文學類首獎補助。

《廢河遺誌》作者以自製的簡報檔說明基隆河河道的變迭。(歸鴻亭攝影)
 擔任台北市聯合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卻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散文獎、倪匡科幻小說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獎首獎的楊慎絢,今晚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與文學編輯人蔡素芬針對《廢河遺誌》畫面的隱喻進行導讀和對談。

 蔡素芬表示,自己從來不願意幫人寫序,因為背書推薦是一件責任重大的事,但楊慎絢的寫作非常細膩講究且堅持文學的美感,因此她在看過四次之後,提筆為《廢河遺誌》專文作序。

 她指出,以河流追憶歷史,構築一個史實與虛構疊合的情境,重組歷史印象,也崩解歷史的嚴肅性,變換認知姿態,《廢河遺誌》是一部曲折且具跳躍性的創作,整部書分3個章節,貫穿17世紀到21世紀,從林布蘭的畫到台灣現代建地,並穿插英國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創造的偵探人物福爾摩斯為了尋找淘金圖,以協尋1884年遠東戰爭(中法戰爭)中失蹤的法國士兵的名義,與助理華生到達台灣橋段,讓讀者有偵探的樂趣。

 楊慎絢表示,寫作的題材和營造的故事情節,都是來自他看的書、圖畫甚至各種文獻,然後加以想像,但他一定會親自走訪實地觀察現場,為落實他的故事鋪陳,更加的真實和有趣。

文學編輯人蔡素芬(右)與楊慎絢(左)的對談。(歸鴻亭攝影)
 他說,自己對於寫作的定義就是主題閱讀的深入思考,以及生活印證後的經驗萃取,幫助自己更了解內心和環境。寫完《廢河遺誌》時,如同封底折口中小小的文字,「乾枯的河道是歷史的斷層,失去水源的子裔,將四處遷徙﹔毀棄大地的掌紋,將隔代遺忘自己的出生。」《廢河遺誌》以歷史來嘲諷當今時政,他十分感慨。

 楊慎絢從林布蘭的繪圖,到牛皮的航海圖誌,還有自己曾經參考的圖書仔細說明書中的故事架構和來龍去脈,努力以不同於傳統詮釋的角度,帶領讀者跟著基隆河河道的變迭,看到歷史說不盡的滄桑。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經史子集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14/6/11 下午 11:03:18
關鍵字:楊慎絢,廢河遺誌,蔡素芬,林布蘭,福爾摩斯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2024臺文基地作家駐村甄選開始
經史子集 2024/4/23 下午 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