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導管手術新選擇 "生物血管模架"會自動消失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6/12 下午 03:35:14 / 醫療保健
心臟血管裝支架,原本放置後會永久留在體內,新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時間一到就會自動消失,讓血管擺脫「緊箍咒」。
|
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高憲立(右一)說明「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讓血管擺脫「緊箍咒」。(歸鴻亭攝影) |
台大醫院參與「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國際臨床試驗,讓34位冠狀動脈阻塞患者植入最新款支架,經過15個月追蹤,發現術後情況良好,並無血管內再狹窄或支架內血栓的情況發生。
該院心導管室主任、內科主治醫師高憲立表示,心臟血管疾病名列國人10大死因第2名,台灣每年約有3萬人需接受心導管手術,置放形同「鷹架」之血管支架,將阻塞的動脈「撐開」,才能恢復血流,打通活路。
高憲立指出,傳統常用兩大類支架為「裸金屬支架」及「塗藥支架」,前者置入後6個月的再狹窄率約兩成,後者則可降低至百分之5左右。不過兩者都以金屬製成,置放後會永久留在體內,如同「異物」在胸,難免影響血管正常功能。
他說,正常的生理反應,血管會自然擴張,置放金屬支架後,如同被緊緊「箍」住,血管難以擴張,異物始終存在也會不斷刺激血管,誘發過敏或再狹窄;若病人日後需接受其他血管手術、檢查等,也容易因支架擋道,增加困難度。
|
台大醫院參與「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國際臨床試驗,讓心導管手術有新選擇。(歸鴻亭攝影) |
以蓋房子做比喻,灌完水泥硬後,模板就可拆除。用支架撐開血管,頂多1年就能讓動脈的管徑大小定型,不再需要支撐物,「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的優點,是當血管強度固定後,2到3年內便會逐漸被人體自然代謝分解吸收「變不見」,所以不再用「支架」名稱而用「模架」。
高憲立提醒,生物血管模架仍有一定的限制,若血管極度彎曲、高度鈣化、有很大分支或管徑尺寸不合者,則不適合。傳統金屬支架健保有差額給付,病人自費約5萬元;已獲衛生福利部許可使用的新款支架,讓血管恢復活性,減少動脈再度阻塞率,3年內還可被人體吸收,則須全自費,約1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