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舞蹈探討邊緣人生 "歐西打街"表現疏離荒謬社會
新網記者王愛君台北特稿
2014/7/11 下午 05:53:16 / 文化藝術
索拉舞蹈空間成立於2005年,「索拉」一詞,意念源自「Solar」,「Solar Site」意即充滿太陽能量的空間,同時也意味索拉舞蹈空間的目標,以正面向上的力量持續關注當代社會及藝術創作的議題。近年來的創作,皆在探討生民存在於全球化的步伐即資本邏輯秩序運作下的無奈,以及現代人在既親昵又疏離的荒謬社會中,所展現的存在狀態。
|
《歐西打街》虛擬了一條街道和一群平凡 人的生活,探討他們的邊緣人生。(歸鴻亭攝影) |
繼去年以《流刑地》首次北上於實驗劇場正式演出,推出全新創作《歐西打街》(Outsider Alley),虛擬了一條街道和一群平凡人的生活,由潘大謙、程曉嵐與7位舞者共同創作與發展。
特約舞者王建銘在演出中,朗誦了香港作家西西於1986年創作之短篇小説《浮城誌異》。「浮城」是西西對於香港的定位,香港是一座「懸在半空中,既不上升,也不下沉」的浮城。若將浮城延伸談論,地球也正是一座浮城。這上頭的人們,安逸無憂地生活在這浮城之中。對於過往的一切,他們不曾追問,也許是習以爲常,更可能是毫無知覺。歐西打街上的人們,卻是浮城之外一道迥異的風景,與汲汲營營的速效生活相反,在這裡的人們總會被偶發事件打斷原有的狀態,NG與徒勞在這裡不能被稱爲失敗。
|
《歐西打街》探討現代人在既親昵又疏離的荒謬社會中,所展現的存在狀態。(歸鴻亭攝影) |
索拉藝術總監潘大謙表示,虛擬的歐西打街街民,與大街上忙碌的人們相比,住的都是城市人眼中既不精確又好無明確目標生活的邊緣人。忙碌的人們,嘲笑歐西打街裡人們的徒勞,然而城市人卻忘了,眼前擁有的一切終究會在時間洪爐之下淪爲一支沒有圖案的旗子,究竟哪一個才是徒勞呢?
看似無效的勞動,是否真的就是毫無意義可言?這樣的爭論,在莊子的有用無用之思維哲學,答案似乎明瞭易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生活在講求速度的時代,任何一切的「用」,都得迅速被體現在眼前,否則將淪爲淘汰品,物品如此,人亦如是。但這樣的匆忙行爲,使得人們都忘了,有些「用」是藏在無用之後,需經過時間沉澱内化,最後才能得到真正的「用」,藝術正是如此的例子。
|
《歐西打街》利用鷹架在舞台上搭出一個表現疏離荒謬社會的虛擬街道。(歸鴻亭攝影) |
過於執著藝術表面化的實用性,或是渴望迅速獲得藝術的價值,便會喪失藝術本質的語言,潘大謙說,最後藝術只淪爲汎濫不堪的娛樂,不再是心靈沉靜的通道。生活的意義,生存的本能,常常是一道模糊的界線。
7月12日至13日的台北國家戲劇院的實驗劇場演出,以及9月27、28日的高雄演出,索拉舞蹈空間將以《歐西打街》替觀衆尋找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