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街角遇見設計" 4個街區引入設計行動
新網記者王愛君台北特稿
2014/8/19 下午 05:29:27 / 文化藝術
2013年11月,臺北市以「Adaptive City-Design In Motion」作為申辦主軸,獲選「2016世界設計之都」(World Design Capital 2016)。去年的「臺北街角遇見設計」系列活動,扮演的是導引兼破除的角色,讓人們了解到設計並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可以流進街角,成為一灘映照出平凡城市生活的小水窪。
|
2014年的「臺北街角遇見設計」,把設計融入4個街區,讓每一個路過的人,一轉頭就能看見設計。(王愛君攝影) |
2014年的「臺北街角遇見設計」,主題為「探索生活=?」,主辦單位將舉行40場以上的設計行動,把設計融入4個街區,包括民生街區、西門町街區、港墘碧湖街區和景美街區,讓每一個路過的人,一轉頭就能看見設計。
「都市酵母計劃」水越設計負責人周育如表示,設計的價值並不只侷限在貿易企業上,經過思考之後,她覺得設計應該是為人們和社會服務,所以不再以商業角度思考設計。她希望通過設計製造出一個多元空間,讓每一位創意設計師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舞臺。這樣的想法,構成了「都市酵母」的誕生。她說,每位設計師都是創意酵母,他們的參與設計會讓臺北市的每個街角充滿生命力。
今年的「臺北街角遇見設計」系列活動分為3項:「街角人地景」、「小招牌製造所」、「999非常店家微改造」。「街角人地景」的構思,主要是因為城市裏的人們,在AB兩地往返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工作或是上學,往往會忽略兩地之中的街角風景。如果有一個地景裝置,也許就能讓忙碌的人們停下腳步,好好欣賞這座城市的美。
|
「都市酵母計劃」水越設計負責人周育如講解這次「臺北街角遇見設計」活動主題。(王愛君攝影) |
周育如也提到,在回顧過往的招牌設計中,發現早期臺灣的招牌設計遠勝於今天,雖然早期資源有限,但當時人們卻能利用有限的資源,製造出無限創意的招牌,讓她大為驚艷。因此決定選出24名店家。以皮件、鐡和木頭等多元材質,免費為他們量身打造出24面獨特的小招牌。
「999非常店家微改造」則是設計師以消費者的眼光,對店家進行改造,借此讓消費者對店家的滿意度提高。這項改造,讓店家跳脫成本局限和考量,僅只是在已有的資源上作出稍微調整,例如店内門聲過大,可以通過什麽樣的方法解決;抑或是在店員圍裙上做出不一樣的設計,藉以營造店内的獨特用餐氛圍。
此外,5位民生街區的設計師,也將在8月2日至23日的週末,親自帶領民眾進入工作室參觀,同時也會和民眾分享設計心得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