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自然森林蟲鳴鳥叫 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開園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4/8/20 下午 05:08:07 / 生態環保
南投縣草屯鎮「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將於本月25日正式開園營運,並展出藝術家李朝倉的最新裝置藝術品《本地峰光》。
 |
自左至右為文化部次長洪孟啟、藝術家李朝倉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許耿修共同宣佈南投縣草屯鎮「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開園。(歸鴻亭攝影) |
該園區計畫前身原為民國79年由中央以國家6大建設案籌設「國家藝術村」構想,因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震的影響而停滯多年,文化部次長洪孟啟表示,地震後地層與林相穩定之後,開始重新計劃整修園區空間,民國100年10月起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代管,進行範圍共達4.8公頃的園區生態藝術館整修工程與園區美化工程等環境規劃及整理。
洪孟啟說,九九峰地區是南投地區珍貴且特有的自然與人文的結合寶地,期望以滋潤涵養土地的模式來推動人們走入自然,並透過工藝中心的經營管理,達到自然生態結合工藝藝術的樂活模式,讓人們可以從體驗中接受它、迎接它、享受它、珍惜它並減少破壞與過度開發,維持自然的樣貌。
 |
李朝倉展示他在「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的最新裝置藝術品《本地峰光》模型。(歸鴻亭攝影)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許耿修指出,「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是原來總面積29公頃的「國家藝術村」的一小部分,去除掉有水土保持、環保顧慮的區域,留下4.8公頃作為園區,以「綠色設計、環境教育、山林休閒」為規劃主軸,為保護園區自然生態元素,文化部未來將採取「低密度」開發的營運管理方式,保留原生態環境,有戶外藝術景觀也有室內展覽,以推動園區的生命力與藝術性。目前園區周遭已有498位藝術家進駐,園內有10件公共藝術作品供民眾觀賞。
今日在台北舉行「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開幕記者會,李朝倉現場示範如何進行裝置藝術,他表示,他從日本學成回國後,有緣到該藝術園區,在這裡和大自然中的一切不期而遇。人有生命,物其實也是有生命的。就像一個塑膠袋、一雙丟棄的鞋子,這些人們丟棄的垃圾在李朝倉手裡,卻成為藝術品,以另一種優美姿態呈現。
 |
李朝倉很高興有緣到「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創作與生活。(歸鴻亭攝影) |
開園之後民眾可欣賞到李朝倉在九九峰藝術園區的作品《本地峰光》,歷時月餘手工製作而成,李朝倉說,「這一件藝術裝置所有的材料都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人們丟棄的物品。」
「九九峰藝術生態園區」在民國100年由文建會決定交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代管,並編列6千萬元進行第一階段的建設,由於計畫進度緩慢,一度傳出若101年底未發包,6千萬元將被收回,所幸及時發包出去,今年施設完成,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表示,開園時將在生態藝術館推出「生態工藝特展」作為開園慶祝展。